测量学教学大纲(建筑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S170325207 学 分: 2 英文名称: surveying 学 时: 46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 16学时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2学期 适用专业: 建筑学 课程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 个性拓展模块必修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教材: 《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编 主要参考书: 1. [宋建学].[ 工程测量].[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测量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勘察设计的测图与用图,施工中用图和放图、竣工测量等工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测、绘、算的基本技能;
2、了解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其测量原理、技术操作方法;了解主要测绘仪器的检校原理,掌握主要条件的检校方法、步骤,了解并基本掌握测绘新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方法、步骤;
4、初步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5、掌握以导线为主的控制测量;
6、具有应用地形图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工程测量的初步能力,善于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测绘技术;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重点难点: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准确理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高斯投影。
教学要求:了解测量学的任务、水准面的定义、地物和地貌的概念、高斯投影的概念,了解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理解测量工作折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1.1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4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 测量工作概述
第二章 水准测量
重点难点:水准测量原理;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校。
教学要求: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学会水准仪的使用。
主要内容:
2.1 水准测量原量
2.2 DS3型水准仪及其操作
2.3 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
2.4 DS3型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5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2.6 自动安平水准仪
2.7 精密水准仪简介
第三章 角度测量
重点难点:角度测量原理;J6经纬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水平角观测方法(测回法);竖直角观测方法(中丝法)。经纬仪的安置,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方法多安排实习,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检校。
教学要求:了解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学会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主要内容:
3.1 角度测量原理
3.2 DJ6型光学经纬仪及其操作
3.3 水平角观测
3.4 竖直角观测
3.5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6 角度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3.7 DJ2型光学经纬仪简介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重点难点:量距的方法(钢尺、视距测量、光电测距);钢尺普通丈量;钢尺精密丈量;直线定向。坐标方位角推算及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钢尺普通丈量和钢尺精密丈量的方法及其成果的处理;了解直线定向及坐标方位角推算
主要内容:
4.1 钢尺量距
4.2 钢尺量距
4.3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4.4????光电测距
第五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的特性;评定精度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算术平均值及其误差。
教学要求:了解误差的基本理论,能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掌握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计算
主要内容:
5.1 测量误差
5.2 精度的
5.3 误差传播定律
5.4
5.5 权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重点难点:控制测量概述;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等水准测量。
教学要求:掌握导线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导线坐标计算,了解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主要内容: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6.3
6.4
6.5 三、四等水准测量
6.6????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章 地形图?
重点难点:地形图的
教学要求:掌握地形图、。
主要内容:
7.1 地形图的
7.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7.3 测图方法简介
7.4 地形图的绘制
7.5????地形图的拼接
第章 地形图测绘?
重点难点: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