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第2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第2页
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积极探索并改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及评估标准,对中小学德育教学和评价方法作了详细部署。全县各中小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相继开展了以“三别、四带、五无”和争做“五小主人”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系列教育;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阶段教育计划;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国旗下的讲话、参加公判会等重大活动,结合学科教学有机有效渗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品格意志、心理健康及法制安全等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2、坚持校内校外结合,从整体上优化育人环境。我县充分利用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丁思德家庭藏报馆、县烈士陵园等德育教育基地,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制作灯箱、语录牌等,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目前,随着教育发展的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开展了学生珍爱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并对存有心理障碍疾患的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疏导,教育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人生观和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生命观,成效显著。
3、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了教育合力。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妇联、县科协、团县委、县环保局等部门联手,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组建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形式,互动联动,先后开展了家长示范学校评选、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竞赛、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环保节能教育、科技开放周及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爱心助孤”工程,关注、关心留守学生,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结对救助贫困学生5465名,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德育网络。
五、学校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我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紧紧围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大力提升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日常管理水平,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四化标准”。
1、学校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行政管理、校舍及校产管理逐步规范,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食堂、宿舍及校产设备都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按规定设置了固定资产账册,账、卡、物相符,固定资产管理运行良好。部分学校实行微机信息化管理,校舍各种档案资料齐全,装订规范,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2、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及《郯城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检评细则》。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以净化、美化、绿化、知识化为切入点,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诸方面的建设,致力于营造人文、书香、绿色、平安、和谐校园,达到了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刊、校报务实严谨、健康向上。全县中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及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校园文化建设正朝着提升品位、提高档次、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六、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资源进一步优化
1、扎实开展了“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全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了各项政治业务学习与各种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共组织专题讲座、报告260场(次),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6239节。25所学校代表队参加全县教师基本功竞赛展示活动,近百名教师进行了个人素质展示。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效果扎实,青岛平度市教体局来我县就教师队伍建设和支教工作进行考察学习。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全县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干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规范教职工请销假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县教干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的岗位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同职称聘任、评先树优等挂钩,严格兑现奖惩,提高了广大教干教师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全县广大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项要求,敬业爱岗,作风正派,无私奉献,无违背师德的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