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西城区2024_2025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发布:2025-03-13约7.4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改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决前行。中国共产党

①是一个全民性而非阶级性的政党

②是一个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③是一个以驾驭政权、统治国家作为最根本目标的政党

④是一个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的政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应总结党的历史阅历,弄清晰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里提及的“逻辑”,侧重指

A.“逻辑规律和规则”

B.“思维的形式和结构”

C.“狭义逻辑学”的“逻辑”

D.相识问题的“思维方法”或“规律”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一个

A.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性质推断

B.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直言推断

C.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的选言推断

D.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的联言推断

4.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一切都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行分。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先后赴多国为水稻探讨供应建议和询问,并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金黄沉甸的稻谷让多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华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

①推动了中国的粮食自给,促进了世界粮食平安

②促成了国际合作,是从政治上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③彰显了正确义利观,为解决世界贫困和饥饿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④使各国人民得以共享技术的福祉,彰显了主场外交的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国问题越来越多,如行业标准的不统一、跨国犯罪、环境污染、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贫富分化等,对各国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渐渐意识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须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现有体系代表性和包涵性不够,应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

②现有的贸易与投资规则碎片化、机制封闭化,应推倒重构以适应全球大变局

③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应坚持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相结合,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④中国超越狭隘国家利益观,主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定结果。其论证过程如图所示:

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A.全球经济活动的成本下降B.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平衡

C.国际分工快速水平提高D.国际贸易壁垒被打破

7.“据报道,美国总统正在欧洲进行他就职以来的首次出访,除了参与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和美国-欧盟峰会外,还将在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实行会见。”围绕这则报道,同学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的外交行为无需向国会负责

②七国集团、北约和欧盟都属于政府间、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③美国称“合众国”,俄罗斯称“联邦”,一个是单一制,一个是复合制

④领导人会见是一种通过对话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学问产权一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提出,后来,有法学家将之定义为“一切来自学问活动的权利”。1967年《世界学问产权组织公约》签订以后,该词渐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运用。关于学问产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学问产权是一种专有性权利,未经权利人许可而运用,就可能构成侵权

②出版社出版已去世作者的著作时,仍需敬重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③唱吧、KTV里播放的歌曲,属于作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