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邹忌比美(1) 邹忌讽谏(2) 齐王纳谏(3) 想一想 研读第三段:齐王纳谏 政策颁布后,齐国都有了哪些变化,威王纳谏后的效果如何? 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 *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大声朗读课文。 温故知新 2.用四个字概括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研读第一段:思考??? 邹忌比美 a、文章是怎样描写邹忌的美貌的呢?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相貌堂堂,美丽至极。 所以,“朝服衣冠,窥镜,” 自我欣赏,自信 b、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对话,那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① 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三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② 妻一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二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三答:徐公不若君之美 一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二思: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三思: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妻、妾、客的三答,都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但邹忌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飘飘然,在第二天面见徐公后,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暮寝而思之”,那么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也就是说妻、妾、客的赞美之言,让邹忌发现自己受了蒙蔽。 研读第二段:邹忌讽谏 思考: 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听了邹忌的分析,齐王反映如何?采取了什么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①反映:王曰:“善”。 ②措施: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③表现了齐王闻过则喜,有错就改,欣然纳谏的贤者形象。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②效果:齐国内政修明,国威大振,很多诸侯国都前来朝拜。 比 问 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 方面比较? 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 答 思 赏 变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批评者勇气 的大小 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邹忌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邹忌: 由已及人,设喻说理, 婉言相劝。 类比说理,以小见大。 齐威王: 闻过则喜,有错就改, 欣然纳谏,明君。 邹 忌: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齐威王: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讨论指导: 1、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然了吗? 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 3、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 4、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 5、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有何后果?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