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害虫及其防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档案害虫及其防治
第一节 档案害虫的基础知识
档案害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凡是身体分为明显的头、胸、腹三体段,胸部生有四翅六足的动物就是昆虫。在整个动物界昆虫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食量大为明显特征。
档案害虫的概念:生活史中大多数时期或全部时期生活在档案库房,以纤维素材料为主食并适应库房温湿度环境的一群有害昆虫。档案害虫属于仓储类昆虫。
档案害虫的特点:耐干旱;耐热性与耐寒性强;耐饥饿耐低营养;杂食性;繁殖能力强
经过7年我国档案库房档案害虫普查,从30个省、市、自治区的458个馆,采虫样400余份,鉴定出6目19科54虫种,其中主要档案害虫有档案窃蠹、烟草甲、药材甲、毛衣鱼、黑胸散白蚁等。档案害虫蛀蚀纸张,在上面布满虫孔虫道,并以虫皮、虫尸、虫卵、虫蛹、虫屎、虫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档案,有些种类甚至损害库房木质结构材料。
一、档案害虫形态
(一)头部——感觉中心和吃食中心 感觉灵敏;咀嚼能力强
1.复眼和单眼
2.口器——咀嚼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蚕食纸张和破坏建筑材料的木结构等。
3.触角——嗅觉、触觉、听觉。触角的嗅觉作用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喜好或厌恶特性是使用驱避剂进行害虫防治的依据。
(二)胸部——运动中心 运动器官发达,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使其分布广泛,增加昆虫的适应能力。
(三)腹部——生殖和新陈代谢中心,腹内藏有整个生殖、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器官和系统。
(四)体壁(外骨骼)——体躯和附肢最外面的一层组织,是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保护屏障,有皮肤和骨骼的双重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和防御水分、化学离子和病原体的侵入;着生肌肉;保证附肢运动;与环境联系的感觉面)。
表皮层:骨骼的支撑作用;具有坚硬性、弹性、不透水性,能抵御外物的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过量蒸发。
(1)上表皮:最薄的一层,由外向内分为护蜡层、蜡质层、脂腈层。
护蜡层——主要成分有脂类、鞣化蛋白、蜡质,具有疏水和防止水分失散作用,分子排列紧密定向,三层形成紧密化学结合。
蜡质层——主要成分有脂类、蜡质、游离固醇,具有防止水分失散和外部水溶性物质侵入的保护作用。
脂腈层——主要成分有脂蛋白,具有疏水作用
(2)外表皮:最硬最密的一层,主要成分有几丁质和骨蛋白,骨蛋白是坚硬不可溶物质再加上几丁质的固结作用,保护能力较强。
(3)内表皮:最软最厚的一层,主要成分有几丁质和蛋白质,几丁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物质,不溶于水、弱酸、弱碱和浓碱,具有柔韧性使表皮具有机械性能便于伸展弯曲。许多昆虫当饥饿和蜕皮时内表皮可被消化吸收,具有储存营养的生理功能。
真皮细胞层:排列整齐的单层活细胞,具有防御作用,有些细胞特化成刚毛、鳞片、腺体(蜕皮腺、粘液腺、毒腺、蜡腺、臭腺)等
基膜:体壁的最内层与体腔接触主要成分是中性粘多糖。
昆虫的体壁结构复杂,其中表皮层由不同物质重叠组成,如果外界物质要渗透到昆虫体内首先要通过构造复杂的表皮层。上表皮蜡层虽然薄但分子排列紧密而且定向,并与脂腈层形成化学结合,因此水分子和其他物质很难渗透到体内,体内水分也不易蒸发。在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虫时,或提高温度溶解蜡质,或使用有机溶剂溶解表皮层物质,破坏表皮层的分子排列,虫体内的水分就会迅速蒸发而死亡。
二、档案害虫的内部器官与防治关系
(一)消化系统及其与防治关系(一般不用胃毒剂杀虫)
(二)呼吸系统及其与防治关系
呼吸系统的构造
背气管 背纵干(1)
气门 气门气管 内脏气管 前后连成 两侧纵干(2)
腹气管 腹纵干(1)
小纵干 细支干 组织细胞 线粒体(生物氧化反应)
呼吸机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O2和CO2高压到低压)、虫体运动的通风作用(体躯扩张时吸气,收缩时呼气)
呼吸作用与防治关系
化学熏蒸效果好,在密闭条件下,当毒气分子和空气分子通过呼吸作用迅速扩散至机体各部位,昆虫便迅速死亡。
提高熏蒸效果: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快,吸入毒气多。
降低氧浓度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气门打开时间长,呼吸次数增加,毒气迅速进入体内。
(三)神经系统及其与防治关系
1. 神经系统的作用
昆虫的感觉和反应受神经系统的支配,神经系统能联络各器官,感受外来刺激并迅速产生对刺激的反应,从而获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将体内所有器官和组织联络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