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问题解决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赵航涛 邮编:214001
摘要: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师范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课件制作技能属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要提高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首先要正确区分课件制作中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界限,其次针对不同的知识要采作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字:多媒体课件制作、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问题解决能力、支架式教学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师范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他们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不会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概括起来就是问题解决能力较差,这种情况在其它学科也普遍存在。本文对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乔纳生等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新知识类型划分标准,将知识划分三类: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和精细结构的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些需要学生识记或复述和需要学生做出简单推理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则要求学生能够善于把握概念间或知识间的复杂的横向或纵向联系,能够广泛而灵活地提取相关认知结构与认知经验,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乔纳生在上述知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的三个阶段:初级知识获取、高级知识获取和专家化知识学习(见下表)。
知识
类型 结构良好的领域 结构不良的领域 精细结构 特点 以要领技能为基础 经知识为基础,相互联系的知识 图式化的模式 学习
阶段 初级的知识获取 高级的知识获取 专家化知识学习 学习
方法 练习、反馈 师徒式学习引导
经验 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 -----------(学 习--------------(经 验---------------( 在实际课件制作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然而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混淆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界限,把结构不良问题当作结构良好问题来解决,把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用到了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得教学过于简单化,妨碍了学生的高级学习,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严重影响到师范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这是造成师范生课件制作中问题解决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二、??????????
要有效改变上述情况,提高师范生的课件制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区分课程中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课件制作课程中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属于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如显示图标、声音图标、数字电影图标、等待图标、移动图标、删除图标、交互图标、条件图标、计算图标、框架图标等的使用方法。课件制作课程中的多媒体集成、练习(交互)、课件的控制(交互),课件剧本编制、素材准备等都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正确区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策略更有效,而不良结构领域的知识应采用探究性的师徒教学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教学方式是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基本过程是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分解成一系列基本概念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框架”,“框架”是由上述基本的概念、技能组成(按一定的顺序),这些概念和技能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帮助(这些概念、技能好比比是框架中的支架),学习者在“框架”内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地理解知识(好比通过支架逐步向上攀登)。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下面以制作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为例对支架式教学进行具体的说明:
⑴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事先列出要完成《轴对称图形》课件所需要的概念和技能,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材分析、设计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提供教学设计)、编制课件剧本、收集素材、选择开发平台、制作课件(封面、课件控制系统、导入、新授、练习、拓展、封底)、调试修改。最后教师将这些所需要的概念、技能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发布在教学网上。
⑵ 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出示《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完整的教学设计,然后提出具体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个教学设计中,哪些内容要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如何显示大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动态演示、练习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