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与职业
第29期(总第705期)
高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析
龚彬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高校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德育工作尤为重要。丈章在分析高校网络德育载
体的特性和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 出了高校 网络德育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校 网络德育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龚彬(1970一),男,四川迭县人,内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
内江 641112)
[中图分类号]0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O11)29—0059—02
经济全球化及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2l世纪 复取用”,具有万能的共享特性。因此 ,在网络载体上可以使用
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 ,更 互动式的教育网络设计,使整个教育过程都能让参与者之间以
是上升到突出的位置。传统的德育工作面对网络的冲击显得十 一 种交互方式呈现教育信息 ,即在网络载体上既可以接受也能
分软弱无力。应对挑战,就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 够表达。
课程以及网络活动等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德育功能,改进 5.虚拟协同性。通过网络载体交流渠道的高度畅通,并与
德育工作,全面占领高校德育工作阵地。因此,高校网络德育管 参与网络学习的群体相结合 ,可以营造各种虚拟的学习场景集
理模式要充分挖掘网络功能 ,努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合。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实现协同工
这是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新的着力点。 作,能使学习信息全面交融和呈现。受教育者既可以通过利用
一
、 高校网络德育载体的特性 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取知识 ,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学习过程获
1.丰富快捷的承载性。互联网不受版面和播出时段的限 得知识 。
制,其信息容量是无限的,网络信息滚动播出,源源不断,并且还 6.个性化的开放性。网络优越的表现形式,为大学生张扬
会随着交流而呈现出内容的倍增。网络不仅容纳巨大,所传播的 个性提供 了便利和舞台,越来越成为他们表现个性的重要方
信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而且 式。每个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载体,根据 自己的个性 ,进行开发
可以越过干山万水同时覆盖遍布全球的用户。这就给高校德育 式 、探索性的学习,最终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实现了因材施教。利
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扩大高校德育的覆盖面。 用网络载体实现网上教学,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给学生 自觉主
2.对象的选择和可控性。网络作为载体是开放的,所承载 动的学习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各种各样方便快捷的学习
的信息纷繁多样 ,既有大量健康的、进步的、有益的信息 ,同时也 资源。
有黄色的、反动的、迷信的内容。网络为高校德育提供了现代化 二、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原则
平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和渠道。高校德育的对象是大学生 ,他 1.针对性原则。高校德育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高校学生
们思想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道 成千上万,每个学生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德育教
德观 、政治观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受到影响和诱惑,在接受网 育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构建网络德育
络载体影响上,极具个人趣向的选择。因此,高校德育为实现其 工作体系时,就要针对不同教育内容 、不同教育对象 ,选择不同
目标必须实施主动控制。高校德育载体运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 教育方法 ,尽量使 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
是要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境界,从网络载体中获取、处 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实现方法和对象的高度匹配,使教育达到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