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药物治疗学实验室检查.doc

发布:2017-04-10约5.5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临床药物治疗学 专业班级 15级三年、13级五年药学班 授课教师 穆莉婷 授课序次 4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学时 2 目的 与 要求 1、了解实验室相关检查的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 2、掌握血、尿、粪常规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相关生化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熟悉肝胆、肾脏的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血、尿、粪常规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难点:相关生化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与手段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及参考书 教材:姚继红 临床药物治疗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1 参考: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 陈文彬 临床药物治疗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启发提问: 通过临床案例,结合该病例中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引出其临床意义,强调新课重难点。 主要内容及时间: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检查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 RBC(×1012/L) Hb(g/L) 成年男性 4.0 ~5.5 120~160 成年女性 3.5 ~5.0 110~150 新生儿 6.0 ~7.0 170~200 RBC、Hb相对性增多:严重呕吐、频繁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 绝对性增多:生理性:高原居民、运动。 病理性:肺气肿、肺心病、紫绀型先心、真红 RBC、Hb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贫 造血功能障碍→再障、MDS、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RBC破坏增多→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 RBC丢失过多→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白细胞主要检测参数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范围 成人 4.0 - 10.0 × 109 /L 新生儿 15.0 - 20.0× 109 /L 6个月-2岁 11.0 -20.0 × 109 /L 白细胞分类 3群5类:中性、嗜酸、嗜碱、淋巴、单核 白细胞分类及与疾病的关系 p73-79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50-70% 增多:生理性:初生儿、妊娠、分娩、饭后、运动、疼痛、恐惧等各种应激反应 病理性: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感染常见 严重组织损伤:手术、心肌梗死 急性失血、溶血 急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 减少:白细胞减少 4 × 109 /L 粒细胞减少症 1.5 × 109 /L 粒细胞缺乏症 0.5 × 109 /L 某些感染:流感、麻疹、风疹、伤寒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缺 理化损伤:射线、氯霉素、抗肿瘤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脾功能亢进:各种脾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0.5-5% 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病 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急性期 皮肤病:银屑病、湿疹、天庖疮 某些恶性肿瘤及血液病:何杰金病、实体瘤、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伤寒、应用激素、应激状态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0-1% 增多: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恶性肿瘤转移癌 淋巴细胞(lymphocyte)20-40% 生理性增多:儿童,出生4-6天淋巴细胞在白细胞的 比例可高达50%,6-7岁后逐渐降低 病理性增多: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风疹 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单 减少: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病 单核细胞 (Monocyte)3-8% 增多:某些感染 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活动性结核 某些血液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减少:再障、肿瘤浸润骨髓以及由于其他血细胞增多 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