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诗园林意境生成.doc

发布:2017-01-31约1.3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唐诗园林意境生成 文艺作品作为审美情感“表现性形式”(苏珊朗格),其中虽有“景”,但这已是作者的意识中的景,作者情感色彩的景,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但“所谓景情统一,景情交融都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说作家诗人要把情融入景中进行表现,不使人感到景语与情语的分离,而不是从本论意义上诗歌作品中所谓‘景’与‘情’二元存在。”【52】 1.唐诗园林意境感官分析   园林意境的感知,景物所体现的景物感化人的器官心灵园林感化打动人体现在人的眼、鼻、耳感官上。眼形色鼻芳香耳声音境界的理解。柳宗元在《钴潭西小丘记》 “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目”、“耳”、“神”、“心”的直接感触,便有了愉耳悦目怡心神的体验,而升华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景物所表达的境界,情是由景作用于人,人感悟到境,由此而引起人的心情思绪的变化精彩的园林景物,构成景外之境,而通过这种境,对人的感化感知而产生情,这就是园林的情交融。一座园林是由很多景点组成的,而各景点均可包含各自的意境。这种体现意境的景,除了构成景的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均要有独到的匠心精心构筑外,往往还与诗画艺术相联系。景与境是园林造景中不同的两个空间范畴。景是实物空间,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是有形、有尺度、有比例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境是景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无尺度的,由景物而产生的想象空间。景是物质的,而境是精神的。通过精彩诗句来点睛情的产生除了园林景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游人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决定了其对园林意境的感知感化的程度对于园林的欣赏,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园主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造园风格等因素在游览中细细品味园林意境之所在……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动观静观这个原则要互相结合。要达到‘奴役风月,左右游人’。” 【53】祖咏《苏氏别业》: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这动态和静态主要是指自然山体的客观形态,大自然和人的生命一样是一种运动的存在,而园林意境常常就在动静相衬之中,景观中的动态和静态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静态的景就无法反衬动态的景,没有活泼飞动的景就无法体现静谧安详的景。王勃《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他的《积雨辋川庄作》同样自然美的特点这首诗更是以自然界的整体性来展示其形式美诸因素。前诗是静物我相融的宇宙却有动静相随的时序流动。空林、烟火、水田、白鹭、夏木、黄鹂、露葵、海鸥,一连串的自然物在诗人流动的意念中层层展开。两诗的动静又都不是绝对的、死寂的,而是和谐的、统一的,使我们在静中感到微动之气,在动中体会静之空阔。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在这种“捕逐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