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1)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学校教育制度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发展。(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的发展;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3.我国古代奴隶时期的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最早教育立法的国家:德国;最早的新型大学:柏林大学(洪堡大学)(1810年洪堡创建)5.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6.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萌芽时期:代表人物:“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形成期: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962年写了《大教育论》),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3)发展期:典型的是:梅伊曼与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和杜威的进步教育学。 7.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影响。8.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1)?社会义务:从教师的社会义务来讲,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在现代社会,社会发展不仅依靠知识的继承,更依靠知识的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发挥“接力棒”的作用,而是要对所的文化进行解释、说明、论证,并进行选择、提升和创造。(2)?教学与管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3)?心理定向:从心理定向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层面来看,教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9.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的发展:一是条件性知识,二是本体性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2)?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10.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1)?外在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2)?内在因素:个人经历、自我更新。11.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12.学生的特点:主动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1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辨析):(1)?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父母的遗传基因对学生的影响。其次是家庭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先主性、生活化的、聚合性的影响)。(2)?学校(学校的物质景观面貌、内部的心理环境、独特的学校传统、校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个人哲学和教学风格等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3)?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保护和发展的功能)。14.教育影响的因素:(1)?教育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和客体)。(2)?教育方法(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3)?教育技术(是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4)?教育环境。15.教育中心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主体间性”(我与你)关系是年来在教育领域内倡导的一种理想师生关系。 16.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17.教育功能理论:(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2)?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3)?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18.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1)?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分析)。(2)?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作用的对象)。(3)?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教育作用的层次)。(4)?正功能与负功能(教育作用的性质)。19.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2)?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拔苗助长”)。(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