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名人故事 三坊七巷故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 三坊七巷故事
宫巷的沈家大院 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 1866…
協康會 海富家長資源中心 培育子女成長,爸爸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子女有發展障礙,爸爸的 育兒壓力便更沉重了。「SMART爸爸俱樂部」,鼓勵父親們互相分享感想及交流育兒心得,發揮自強、助人助己的精神,而使命方面包括;Support (支持):爸爸在…
我以为终有一天, 我以为终有一天, 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 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 可是,忽然有一天, 可是,忽然有一天, 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因为这首歌, 因为这首歌, 我们一…
宫巷的沈家大院
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
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设立了船政局。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突然形势告急,左宗棠接谕旨调任陕甘总督。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但沈葆桢坚决要求守满27个月。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13岁时就读于林则徐家中,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看中这个小外甥日后必成大器,因此亲自做主,定下了自己最钟爱的二女儿林普晴与沈葆桢的婚事。 沈葆桢实在不想丁忧期间出任公职,然而左宗棠的决心更大,他直接上疏朝廷力荐沈葆桢。沈葆桢这才不得不在居丧期间出任“马尾船政大臣”。
1866年12月23日,福建船政主体工程在马尾全面动工。
“扬武”号巡洋舰,福建船政第一艘完全自产的大型远航巡洋舰下水时,两岸无声,大家屏息静气,眼睛随着“扬武”号轮下的波涛转动。直到“扬武”号安全靠岸,人群才响起欢呼声---这意味着中国在装备上已经具备了与国外先进国家抗衡的实力!
在沈葆桢主持船政的8年多时间里,共有5艘商船和11艘兵舰成功下水。船厂由最初的200亩地发展到600多亩,拥有包括造船、驾驶等30多个工厂,3000多工人。在他手中生产出来的轮船,后来装备起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在他手中培养的船政学生,后来成为中国海军甚至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中坚力量,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比如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林永升、林增泰等海军舰长,晚清外交官陈季同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他将《红楼梦》、《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还有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
那时的马尾造船厂,据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型造船厂。
1874年5月,11艘日本兵舰,载着3500名士兵开到台湾,杀人抢物。其时“台地千余里竟无一炮”,只能任由日本兵践踏。5月29日,清政府急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 54岁的沈葆桢率领船政生产的船只开赴台湾,做好了与日本作战的一切准备。针对台湾问
题,沈葆桢站在未来的高度,提出了四点以外交和实力相结合的对日斗争方针:一联外交,获得国际同情;二储利器;三储人才,做好准备;四通消息,取得长远便利。
1874年12月20日,日军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却没有走,他上奏朝廷,建议开发台湾。沈葆桢为开发台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热忱,使得清政府的政策从以防内为主转到以防外为主,奠定了今天台湾发展的基础。
至今台湾对沈葆桢一直眷眷难忘,在台湾岛很容易就能找到沈大人的遗迹。
从1866年主持船政开始,沈葆桢一直在福州附近公干,因此在宫巷11号,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场所。沈葆桢与林普晴夫妻恩爱,他当船政大臣时有很多公文,就出自林普晴之手。这位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嫁入贫寒的沈家后,一生追随丈夫的足迹,相夫教子,伺奉公婆。 1875年,朝廷任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时,他却再次上书拒绝。他担心已经病痛缠身的自己是否能肩负如此重任。而且他想家,想念天伦之乐。可是朝廷催促紧迫,“海防要紧,自应迅速到任”。沈葆桢只好动身,前往南京。
1877年1月13日,他再次会同李鸿章联名奏请清政府派遣海军学生赴法英,于是这一年的3月31日,38名船政毕业生启程出国。这是中国政府公派的首批赴欧留学的“官费留学生”。 在两江总督任上,沈葆桢呆了4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