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探索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6
2013年上学期初一数学专题《规律探索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符号语言后在应用方面的升华,要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其次使学生经历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
【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仍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本课时从直观形象和抽象符号上进行规律探索。
2. 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代数式,整式的化简等
3. 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数的概念,如何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规律形成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重点与难点】:重点:寻找和发现事物的规律,用字母和式子表示规律。
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教法与学法】: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列表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手段运用】:多媒体,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走近生活——从一首熟悉的儿歌开始,引入主题
内容:1、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学生活动:师生齐唱儿歌,感受儿歌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规律就在我们生活中。
设计意图:以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开始,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数学式子表示现实规律的可行性与应用性,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2、升华主题——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日历问题
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己发现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探索其中的规律,再让学生讨论套色方框中九个数,并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1)在日历中,选定类似带框的9个数,设中间的为a,请你用a表示其它8天的日期。
a(2)上面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a有什么关系?请用含a的式子表示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快速得出隐含的数学规律,要求说明理由,并在解释过程中使用的准确性、规范性的数学表达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然后生生、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共同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计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其符号感;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环节 步入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活动一:探究搭三角形的规律.
。。。。。。
看图填表:
三角形个数火柴棒的根数13=1+225=3+2=1+2+2=1+2×237=1+2+2+2=1+2×349=1+2+2+2+2=1+2×4511=1+2+2+2+2+2=1+2×5……n1+2×n=2n+1
2、活动二:类比学习,变式练习:
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搭出一组图形:
看图填表:
正方形形个数火柴棒的根数14=1+327=1+3+3=1+3×2310=1+3+3+3=1+3×3413=1+3+3+3+3=1+3×4516=1+3+3+3+3+3=1+3×5……n1+3×n=3n+1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规律,类比于三角形的搭建,能够正确写出正方形搭建的代数式,并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开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探索规律过程中变量和不变量的不同作用,通过探索变量和常量的关系,初步建立这一类有规律递增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 跨入演练场——实际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