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知 .pdf

发布:2024-01-30约6.5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知

——浅析古建筑的保护修复问题

周承恩

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

周承恩,男,1984年11月,江西省建工学院,现就职于江西省文物

保护中心,助理工程师,古代建筑,江西省南昌市新洲路2号,330025,

zhouchengen2456@

摘要:古建筑记载了历史的足迹,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与此同

时所带来的就是保护的问题,要怎样使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和古

代建筑更加延年益寿,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技术

的发展和人们对文物建筑的逐步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已提到了

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从古建筑的诞生到至今,只有对历史的尊重,

才能做到求新和发展。

Theyaretheheritageofover5000-yearsculture.They

recordthetraceofhistory,wisdomofhuman-beings,andwitness

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Someofthemweredistroyedby

yearsofrainandwind.Recently,withthedevelopmentof

economy,moreattentionwerepaidonculturalrelicsprotection.

Restorationofoldbuildingsarequitedifferentfromordinary

projectreconstruction,whichbothneedtoadjusttheold

buildingtomodernsocietyandremaintheoriginalstyle,meet

thedemandofcertainregulationofourcountry,aswellas

fire-fightingsafety.Theseareofdifficultpointsofour

work.

关键字:古建筑、保护修复

Keywords:ancientbuildings,fire-fighting

一、前言

首先要感谢我单位的领导给予本次机会,让我来到北京,参加由

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间合作的项目;“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

班”。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为期七个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本次学习的总时间为2007年4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其间8

月份为休假时间。这七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

习(2007年4月—7月)以在文研所学习理论为主,第二阶段(2007

年9月—12月)主要以承德为实习基地,来实践上一阶段所学习到

的理论知识。

很快,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过去了,在此过程中,我们所涉及到

的科目有地形学和测量学、结构工程在建筑遗址修复中的应用、文化

遗产保护发概论、信息学、修复化学、修复理论和修复史、修复物理、

遗址的化学病害、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史、中国史前考古和艺术、修复生物学、修复实例、遗址规划、

遗址的生物病害、遗址的化学病害等二十多余门的专业课程,知识面

相当广泛,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在对中意双方专家所教授的所

有课程的理解、消化、总结的基础上,现将个人第一阶段的学习报告

整理如下,其中可能会有许多不恰当之处,还望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

意见和建议,予以更正。

一、什么是“修复”

最初“修复”的概念为拉丁语,原意是“寻找”,寻找原来的一

部分,即恢复历史的功能性,恢复创作思维的一种动态性。

人们普遍认为,旨在恢复人类活动产品功能的任何干预都是修

复。在这种普遍的修复观中,人们发现已经阐明了对人类活动产品干

预的概念;即任何其他干预,无论是在生物界中还是在物理界中,因

此都不属于普遍的修复概念。于是,修复从预想方案向概念的发展,

不可避免地要对那些人类活动产品,即应对其进行称作修复的特殊干

预的人类活动产品种类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