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区域阶地工程地质与城市规划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宜昌市猇亭区域阶地工程地质
宜昌市猇亭区域是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冲积平原,阶梯状分布明显。它表明一个地区升降运动的方向、幅度和水平层面的不等量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
猇亭是宜昌市城区的东大门,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近十年来,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开发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已建成三峡国际机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汉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港口码头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近10km2的城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宜化集团、磷化集团、亚园科技等一大批化工、电子、机械等产业已落户猇亭。因此研究猇亭的工程地质对服务工程建设,实现城区东扩,加快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步伐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一、阶地的形成
猇亭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且地质、地貌和第四纪的堆积物独具一格。长江(宜昌段属经向河流)因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所产生的偏向力,使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转,所以对右岸发生侵蚀,在流水的搬运作用下,被侵蚀物质在左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此后,主要由于地壳上升运动或河流水量加大等原因,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床加深,使原来的河漫滩相对地高出在一般洪水时的水面以上,成为沿着江岸平行伸展的阶梯状地貌。河流阶地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标志之一。它表明一个地区的升降运动方向,同时也说明一个地区升降运动的幅度的大小和升降运动的水平方向不等量的差异,对指导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极为重要。
依上述成因原理分析,猇亭江段原来河谷比较窄,为适应新的过水断面,新暴发性的向右岸侵蚀冲刷,同时,河床下切,这些大幅度右岸侵蚀为猇亭江段河床开辟了新的通道。经过这样几次大的变迁,逐级向南转移下切,形成猇亭北岸五级阶地雏形,造就了依山傍水的地貌特色(图1)及猇亭城区规划建设呈带状分布的工程地质基础(图2)。图1宜昌猇亭铜岭——黄龙寺(三峡机场)长江阶地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宜昌猇亭五级阶地与城区规划示图
二、阶地工程地质特征
猇亭江段阶地从虎牙——云池,右岸不发育,阶地主要发育在左岸。在左岸的五级阶地中,T1、T2级基本为堆积阶地,T3、T5级阶地为侵蚀堆积阶地——综合阶地(图1),各级阶地形成时期,I级阶地为全新世(Q4),T2、T3级阶地形成上更新世(Q3),T4、T5级阶地形成为中更新世(Q2),阶地的基座为白垩——第三系砂、泥岩物,各级阶地堆积物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1、T5级阶地(Q2)。该阶地面高程约160~220m,堆积物具有双层结构,上层为黄褐、褐红色中液限粘土为主,夹有粉质中液限粘土及高液限粘土,底部多为微含砾(10%)中液限粘土、间夹黄——黄褐色粘土及膨胀土层,总厚度最大16.6m,最小的在5 m以下,一般5~16m。
下层为一套砾类土(卵石土)、黄——褐黄色,其中卵石含量50~60%,粒径一般在12cm以下,局部含少量漂石,磨圆度为圆——次圆状,充填物以粘土及少量的细粉砂为主,厚度在34.70~49.4 m。基底为第三系(Ejm):上部为灰绿色粘土岩、泥质及灰质泥岩,下部为粉砂质及含砾粉砂质泥岩,其岩面坡度平均1.30%,由北西向南倾斜,并依次控制上覆盖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黄龙寺一带,此级阶地海拔高度相对较高,风化剥蚀厉害,地貌呈缓坡展布。目前,该阶地建筑物主要有三峡机场、民宅及人工水库,不良地质原因主要有:膨胀土、新老滑坡体存在,在勘察、设计、建设时要加以注意。
2、T4级阶地(Q2)。该阶地面高程约120~160m之间,堆积物具双层结构,上层为褐红、紫红色网纹状粘土夹含砾石砂质粘土、灰白色粘土条带,厚度10m左右。下层为灰白色半成岩状细砂层和泥质粉砂层、砾石层,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花岗岩、泥砾岩、玛瑙等,磨圆度为次圆——圆状,砾径一般在1.0~5.0cm,少数达15.0cm,由砂、泥质充填胶结,疏松,厚度达10~80m。另外,在此阶地卵石层中含有大量的红色泥砾,它代表一种特殊的沉积环境——冰川沉积(系大姑冰期)。
主要分布于沙帽山、六眼冲水库一带,此阶地分布宽敞且有一定面积,由于后期天然纵、横切割,风化剥蚀,冲沟发育,地貌独特,是动、植物园、狩猎、旅游风景开发建设的良好地段。
3、T3级阶地(Q3)。该阶地面高程为80~120m之间,其堆积物具双层结构,上层为棕黄色微带红色粘土,厚度3~5m,下层为黄色卵石土,残存厚度6~12 m,阶地顶部常有后期的卵、粘土等坡积物覆盖。主要分布于318国道以北一带,分布面积比较狭窄,西侧直线临平原,可开发为居住、商贸区。
4、T2级队地(Q3)。该阶地面高程约55~80 m之间,该阶地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堆积物,上部为棕色粘土、铝质粘土(膨胀土),厚度5.00 m左右,中部为卵石土与粘土层互层,或卵石层夹粘土层,厚度8~10m,下部卵石层,褐黄色、中密~密实状态, 以石英岩为主,含量60%左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