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和谐社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和谐社区? ?
熊山街道街道成立于年,地处城区,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设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区常住人口.5万余人,流动人口余人。街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街道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居民群众实际要求出发,依托多年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发挥整体综合优势,从“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品牌,促进和谐社区构建”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使社区始终保持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连续提升、利益差异趋于融合、和谐幸福逐渐增进的态势,有力推进了富裕文明、现代新型和谐社区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政和新一轮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完善公共管理多元化与群众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形成较强的调适能力,进一步夯实社区工作基础。?抓准“四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先后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合作,牵头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员议事会和社区党建工作党员代表大会,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建设。二是拓展服务网络。以信息化为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建成社区信息传达、管理、服务、监督的连动机制,并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和个社区服务工作站,形成、街、居三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服务网络。三是推行社区治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公约、自治章程等,真正将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给社区居民。培育和完善社区各类中介组织、民间组织20多个,建立以“万家帮”为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15支,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四是加大投入力度。街道每年排出一批为百姓办实事项目,诸如道路修整、环境改造等,同时加强社区居民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心理科普进社区等软课题研究。近年来,街道每年用于社区硬件改造和课题调研的经费占街道总支出经费的75%左右。? 增强“两个功能”:一是增强特色功能。根据统筹、均衡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一居一特、一居一品”的原则,建成一批学习型、服务型、数字型、生态型的特色功能社区。二是增强“三圈”服务功能。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十五分钟的健康圈、文体活动圈和生活服务圈,努力使居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受益。? 二、开展五项活动,突出差别服务,推进“五个提升” 建立和谐社区服务评估体系,以“公平公正、消除差异、促进融合”为切入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别服务,努力使社区成员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实现社区成员和睦相处、友好相邻。(一)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居民文化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驻区单位人才集中和场馆众多的优势,打造文化,努力将社区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建立“自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习组织,树立“学习让社区更文明,学习让生活更精彩”的理念,营造浓烈的求知氛围,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四进社区”活动和“道德建设进社区、基本规范入家庭”知识竞赛、“公民道德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不断推动社区居民道德素养提高。? (二)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活动,推进社区凝聚力不断提升。在街道再就业中心基础上,整合社区资源,成立家教援助、庇护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医疗援助、实物救助和邻里互助等“七位一体”的社会援助中心。建立“四解”工作机制,实现社区成员和谐相处。在经济上“解困”,设立下岗职工培训学校,定期为社区“4050”人员提供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兴办和再就业一条街等社区就业实体,为他们荐岗、腾岗、买岗和开发就业岗位。在生活上“解难”,重点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员等群体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思想上“解惑”,发挥街道思想政治工作志愿者工作队和谈心室等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他们对新形势的认识、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在精神上“解闷”,经常组织驻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困难群众当中,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三)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推进社区人际关系融洽度提升。开设社区心理健康保健点(室),将受过培训的多名具有高级心理保健师证书的干部,分派到各居委会心理疏导室定期开展工作,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进行帮助和疏导。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来社区开设讲座、培训,开展咨询、保健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积极开展邻里互助情、公婆体贴情、父母养育情、兄妹手足情、姑嫂姐妹情、婿媳敬老情、儿女孝顺情、夫妻恩爱情等“八情”活动。实施对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等特殊人群送乡情、送亲情、送真情和送温情等“送四情”服务,大力营造亲情社区氛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