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工程施工及验收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范? DL/T 5109-1999
3.0.6 在施工地质工作中,应建立“施工地质日志”,及时记载有关施工地质事项,特别是地质变异情况和工程重大事项,以及工程处理要求和实施结果。
4.2.1 施工期间,应根据需要采集下列标本保存备查:
(1)建筑物区成套地层岩土标本。
(2)建基面各典型地段代表性岩土标本。地基处理段岩土体的典型标本。
(3)土基淤泥、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
(4)断层角砾、构造岩、软弱夹层、岩脉、蚀变岩、易溶岩等。
(5)水泥结石、化灌胶结、显示灌浆后结构面状态的岩样和防渗墙造孔基岩面岩样。
4.3.3 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地质编录过程中,出现地基的实际情况与原设计所依据的资料和结论有较大的变化, 需要修改设计;或可能出现新的不利地质因素危及建筑物与施工安全。
(2)由于天然或人为因素使建筑物区岩土体出现异常变化,将导致失稳引起破坏,需要采取加固与处理措施。
(3)基坑有可能出现大量涌水。
(4)出现管涌、流砂。
5.1.3 应根据编录的实际情况,提出临时支护措施和修改设计的意见。
6.3.6 工程边坡可能失稳的预报,应采用书面预报。若遇紧急情况,可先作口头预报,随即整理书面材料报出。预报资料应统一编号。
7.1.1 施工期间水库区地质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5)4章和第6章的要求对水库区防渗工程、库岸稳定处理与农田防护等工程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7.1.3 水库下闸蓄水前,应对下列问题如实作出评价:
(1)库底及库周边可能渗漏地段的处理情况;
(2)岸坡特别是近坝库岸的稳定性及其处理情况;
(3)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防护措施;
(4)对影响水库安全的泥石流、泥沙发生区的防治措施;
(5)核实前期勘察阶段预测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基本情况以及监测台网设置情况。
8.0.1 施工地质工作中所收集的资料、工作日志、大事记、会议记录等均应进行整编。
隐蔽工程的地基、洞室围岩和工程边坡,在浇筑混凝土、支护、喷锚、衬砌等覆盖前,所进行的地质编录和测绘资料、地质图、素描图、展示图、观测资料、地质说明书、作为单项隐蔽工程验收的各项资料,均是整编施工地质报告的基本资料和归档资料的组成部分。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5338-1989
2.2.3 规模巨大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设计洪水标准,经充分论证后报上级批准。
2.2.4 不同级别的导流建筑物,或同级导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不同时,应分别确定洪水标准、堰顶超高值和结构设计安全系数。
2.2.12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2.2.2规定幅度内选择,并结合风险度综合分析,使所选标准经济合理,对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要考虑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
表2.2.2 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划分
导流建筑物类型 导 流 建 筑 物 级 别 Ⅲ Ⅳ Ⅴ 洪 水 重 现 期 (年) 土石 50~20 20~10 10~5 混凝土 20~10 10~5 5~3
2.2.22 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渡汛洪水标准应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后按表2.2.4规定执行。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帷幕灌浆及接缝灌浆高程应能满足蓄水要求。
表2.2.4 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渡汛洪水标准
大 坝 类 型 大 坝 级 别 Ⅰ Ⅱ Ⅲ 洪 水 重 现 期 (年) 混凝土 设 计 200~100 100~50 50~20 校 核 500~200 200~100 100~50 土石 设 计 500~200 200~100 100~50 校 核 1000~500 500~200 200~100
3.2.2 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坝基开挖应在截流前完成或基本完成两岸水上部分。水上水下分界高程可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时段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
3.2.8 坝基部位不得采用洞室爆破。
3.4.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进行温控防裂设计,采用有效的温控防裂措施以满足温控要求。有条件时宜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各种措施的最优组合。
3.6.15 通风方式及参数选择:
一、施工安排应尽早形成自然通风条件,在未形成自然通风前,尚应采用机械通风。
3.6.16 防尘,防有害气体的综合处理措施:
一、地下工程开挖必须采用湿式凿岩机。其最小供水量: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