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国工业4.0简介.ppt

发布:2017-11-21约4.5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1)美国再工业化 ????美国“再工业化”,包括调整、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两条主线。美国制造业并没有衰落,2010年美国制造业产出近1.8万亿美元,稍稍领先于中国,比日本制造业产出高2/3,是德国制造业产出的三倍,仍是世界最大的。2011年,美国制造业产量创历史纪录,比1990年高六倍。美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岗位在减少,成因主要是国内生产自动化和劳动成本过高,迫使美国大公司将产业转移到国外。1970年,在美国全部7000万就业岗位中,在制造业就业者近1700万,占25%。到2012年,在美国13370万就业岗位中,在制造业就业者只有1190万,仅占9%。美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回归”以来,已出现某些制造业回归美国迹象。但专家们一致认为,美国“再工业化”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比如3D打印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有专家认为,3D打印技术或许具有蒸汽机或电话相似的时代意义,很可能预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2)日本 日本政府也极端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大规模编制技术战略图。首先,政府加大了开发企业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2014年,经济产业省继续把3D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扶持对象,计划当年投资45亿日元,实施名为“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其次,快速更新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竞争力。近年日本制造业出现了三个新现象。一是采用“小生产线”的企业增多:本田公司通过采取新技术减少喷漆次数、减少热处理工序等措施把生产线缩短了40%,并通过改变车身结构设计把焊接生产线由18道工序减少为9道,建成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二是采用小型设备的企业增多:日本电装公司对铝压铸件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革,使得铸造线生产成本降低了30%,设备面积减少80%,能源消费量降低50%;三是通过机器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细胞生产方式”等突破成本瓶颈:佳能公司从“细胞生产方式”到“机械细胞方式”,再到世界首个数码照相机无人工厂,大幅度地提高了成本竞争力。 提 纲 一. 德国工业4.0介绍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三. 对中国工业的启示 四. 几点思考 工业4.0 关于德国工业4.0的简要介绍 工业4.0(Industrie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智能工厂 赛柏空间 提 纲 一. 德国工业4.0介绍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三. 对中国工业的启示 四. 几点思考 提 纲 一. 德国工业4.0介绍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三. 对中国工业的启示 四. 几点思考 1、背景 德国是老牌装备制造业强国,德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高效管理是其在全球装备制造业领先的基础。德国拥有强大的机器和设备制造业,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能力,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颇有建树。但是,伴随着美、日等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提出,全球制造业竞争愈加激烈。而德国乃至欧洲在通信和信息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缺失(市场份额不到10%),使德国人开始担忧其制造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德国政府提出了产官学一体化的“工业4.0”战略。 1、背景(续) “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2011年初步提出,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1)生产工艺与信息技术融合 核心技术:赛柏物理空间 CPS—Cyber-Physical System 传感器 + 微处理器 + 执行器 + 连网能力 CPS强调实体装置和控制网络的连结,即信息通信技术(ICT) 在制造业中采用物联网和服务网,实现人的控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延伸,本质就是人、机、物的融合。也被称为人机物融合系统。 2、内涵(3个特征) (2)产品个性化 生产高度灵活的工厂可以迎合顾客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不断改变的要求,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制造批产量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顾客与工厂频繁交流沟通,不仅在订合同前,而且在下订单后、设计、加工、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