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油层物理 第二章(孔隙度和孔隙结构).ppt

发布:2019-08-17约3.39千字共9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1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类型;类;最紧密排列的单模式;原生粒间孔——单模式;原生粒间孔——单模式;双模式原生粒间孔隙;原生粒间孔——复模式;复模式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粒内溶孔;次生孔隙——粒间溶孔;次生孔隙-超大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粒模孔)、超大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粒模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粒模孔)、超大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粒模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粒模孔);次生孔隙——铸模孔(生物铸模孔);次生孔隙——晶间孔;原生层间缝;原生层间缝;次生成岩缝;次生成岩缝;次生构造缝;Choquette and Pray 的碳酸盐岩孔隙分类;鲕粒白云岩;组构选择性孔隙——粒内孔;残余鲕粒结构结晶白云岩;组构选择性孔隙——晶间孔、铸模孔;原生粒间孔;生物滩储层;海绵礁白云岩;晶孔和晶间溶孔;溶孔海绵礁屑灰岩。普光6井,10(78/137),2×10(-) ;针孔粉—细晶白云岩,针孔为球粒选择性溶蚀作用的产物。普光6井,9(70/121),5×10,(-) ;粉-细晶白云岩,由完好的白云石菱面体组成,晶间孔和晶间溶孔非常发育,局部为超大溶孔,具很好的连通性好,长边 0.88 mm , (-);普光6井,5(17/101),5×10,(-),井深5277. 82m; 溶孔粗晶白云岩,见残余鲕粒幻影和发育非常典型的晶间孔,普光2井, 30(36/55),5×10,(-),井深5069.40m ;成岩交代成因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细晶白云岩,白云石呈完好的自形晶结构,晶间孔和晶体间溶孔、超大溶孔较为发育。普光6井,8(13/130),5×10,(-) ;粉-细晶白云岩,由完好的白云石菱面体组成,晶间孔和晶间溶孔非常发育,局部为超大溶孔,具很好的连通性好,长边 0.88 mm , (-);普光6井,5(17/101),5×10,(-),井深5277. 82m; 溶孔粗晶白云岩,见残余鲕粒幻影和发育非常典型的晶间孔,普光2井, 30(36/55),5×10,(-),井深5069.40m ;成岩交代成因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普光2井的鲕模孔;T403晶岩溶角砾岩,残留溶洞中含油;储层:溶洞、溶缝;沙64井构造溶蚀立缝充填充满原油;裂缝、缝合线发光;FMI显示的溶孔特征(多为星点状和串珠状);600m x 400m x 100 m high;古喀斯特与层序边界;地表水的渗落洞;多层通道 ;多层通道;发育很好的具有椭圆形横剖面潜流带溶洞,这种形态是潜流带最稳定的剖面;三、孔隙大小分类;;;级别;§2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 根据储油(气)岩的孔隙是否连通和在一定的压差下流体能否在其中流动,又可以将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3)流动孔隙度 是指饱和流体的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下,与流体发生流动的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值。;二、孔隙度值大小;实际值;级别;三、储油(气)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粒度越细、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 圆球度越好,孔隙度越大。;地区; 2.成岩作用 未胶结分选好的砂,平均孔隙度为35一50%(Pryor,1973),渗透率为几个达西。经成岩阶段后,砂体孔隙度甚至降到<5%。当然如果发育了次生孔隙,也可使孔隙度高达20一30%。 (1)压实作用 (2)胶结作用 (3)溶蚀作用;压实和成岩作用导致碳酸盐岩孔隙的建立和破坏过程;成岩阶段; 3.构造作用 构造作用对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影响有利的是对于一些致密的砂岩、页岩形成裂隙和微裂隙,因而形成了裂隙性储油(气)层,不利的是往一些褶皱紧密的挤压区,由于挤压作用,也可能导致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降低。;三、储油(气)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1.岩石外表体积测定 (1)几何尺寸法 (2)封蜡法 (3)水银法 (4)饱和液体法 2.岩石颗粒体积的测定 (1)固体体积计法 (2)气体法 3.岩石孔隙体积的测定 (1)真空饱和煤油法 (2)气体膨胀法 (3)高压下注入液体法;;;;§3 储油(气)岩石的裂隙(缝)率;二、裂隙率的计算——几何公式法;二、裂隙率的计算——体积法;二、裂隙率计算——曲率法;该方法最早由前苏联地质科学研究院提出,经美国学者Cmexoba和Van GolfRacht(1986)等人研究检验认为具有足够的精度;§4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结构;衡量孔隙(喉)大小的参数: (1)中值(D50):累积频率曲线50%所对应的孔隙(喉)直径。如果是正态分布,即为平均孔隙(喉)直径。 (2)平均值(Dm):即孔隙(喉)的平均直径,如果不是正态分布,一般不与中值线相重合。;衡量孔隙(喉)直径分布的参数: (1)分选系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