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北平);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拓展与延伸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打下合作基础。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代替人民政协,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材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原因: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7.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一届人大 B.二届人大
C.三届人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9.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