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立嫡以长是继承制度不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2.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材料“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表明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材料暴露出来的是察举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表明当时的察举制没有依据孝廉的标准,而不是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科举考试采取分科取士,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
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税总量超过农税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商业发展不受监管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材料“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表明商税收入在州郡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但不能得出商税总量超过农税,故B项错误;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和“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表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表明商业活动受政府监管,故D项错误。
【答案】C
4.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
【解析】行书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笔墨中“行”钟“意”,天真无拘。行书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于心,故A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隶书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5.《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土安迁的观念彻底改变 B.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趋势
C.田赋增加使农民纷纷破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