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面层施工总结.doc

发布:2016-09-09约6.61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莱西至胶州段 路面工程第一合同段 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同三线青岛段项目部 二00三年七月十五日 同三线青岛段路面工程第一合同段 中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试验段概况 根据《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莱西至胶州段路面工程第一合同段施工图设计》、《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路面工程质量施工监理规程》的要求,我合同段于2003年7月14日在K9+900—K10+150段左幅进行了中面层试验段的施工。 该段中面层设计为6cm厚AC—20I型沥青砼,设计孔隙率为3%—6%,设计宽度为11.75m。 试验段施工于14:30开始拌和混合料,至17:30全部碾压结束。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大型运输车进行运输,采用ABG525型摊铺机半幅全宽一次性成型。 试验段原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 1、沥青:选用优质的AH—70进口石油沥青,各项指标均由试验室按规范要求检验合格。 2、碎石:采用莱州黑羊山生产的0.5—1cm、1—2cm石灰岩碎石,经试验室检验,其组成级配符合规范及监理规程的要求。 3、石屑:采用莱州黑羊山生产的石灰岩石屑,经试验室检验,颗粒组成能够符合规范和监理规程的要求。 4、砂:采用优质的天然中砂,其颗粒组成和级配经试验室检验符合规范和监理规程的要求。 5、矿粉:采用优质的石灰岩矿粉,并在矿粉中加入28%的磨细生石灰粉,其颗粒组成和级配经试验室检验符合规范和监理规程的要求。 6、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配合比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总监办批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为:4#仓(13.2—26..5mm):3#仓(4.75—13.2mm):2#仓(2.36—4.75mm):1#仓(2.36mm):矿粉=24:40:10:23:3,油石比为4.3%,最大理论密度为2.591g/cm3,混合料的视密度为2.476g/cm3。 施工机械设备 根据我单位的具体情况,我单位进行本段沥青砼中面层试验段的施工时,配备了足够的机械设备,(详见《中面层施工机械设备表》),以保证路面中面层试验段施工的顺利进行。 中面层施工工艺 (一)、中面层施工工艺简要流程图(见附图) (二)、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由LB3000型间歇式沥青拌和站进行生产,拌和能力为180—240T/h。由自卸车运输至工地,采用ABG525型摊铺机半幅全宽一次摊铺成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联合进行碾压。 1、准备工作 (1)、洒粘层油 为了保证中面层和下面层能够紧密的黏结在一起,在中面层试验段铺筑前一天,在下面层上喷洒粘层油,其用量为0.3—0.4Kg/m2。    (2)、拌和站调试 试验段施工前,对沥青拌和站进行调试,调试内容主要有集料级配组成、油石比的准确控制及拌和站的生产能力。调试结果为:集料级配能满足设计要求,油石比为4.3%、拌和站生产能力为210t/h左右,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3)、安装平衡梁 中面层施工,采用平衡梁进行调平。在中面层试验段施工前,平衡梁应按规定组装完毕,并调试好平衡梁的各个部件。 (4)、摊铺机的拼装  摊铺机熨平板拼装成11.25m,预拱度调为2.5cm。  2、拌和 (1)、拌和采用西筑厂生产的LB3000型间歇式拌和设备,拌料前对拌和设备及配套设备进行了检查,使各动态仪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在混合料拌制中,沥青用量及集料的允许偏差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拌和设备配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的装置,能自动记录拌和过程中沥青和矿料的用量和温度。 (2)、各种矿料按规格分别堆放,插牌标明,矿粉与填料装入储料仓,防止受潮。 (3)、所使用散装沥青,用自备的900t沥青保温罐储存,热沥青罐与拌合楼的沥青存储箱连通。采用导热油加热,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达到150—170℃和连续不间断地拌制沥青混合料。 (4)、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55。C,矿料(矿粉不加热)加热温度为165—170。C,沥青混合料控制在154—165。C。并经常检测混合料出厂温度和油石比,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 混合料出厂温度 第几车 出厂温度(。C) 第几车 出厂温度(。C) 第几车 出厂温度(。C) 1 162 8 161 15 160 2 161 9 162 16 162 3 161 10 160 17 162 4 161 11 160 18 161 5 162 12 161 19 160 6 162 13 161 20 161 7 162 14 160 表2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 检测时间 油石比(%) 检测时间 油石比(%) 15:00 4.1 1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