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中财》复习思考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业务核算题(共四大题,每题15分)
客观题部分
1、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直接目标
2、利得与损失的列项
3、货币资金的范围
4、库存现金清查与银行存款清查的区别
5、无法查明原因现金溢缺的会计处理
6、不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适用地的判断
7、存货涉及的科目
8、实际成本计价下月末料到单未到的正确会计处理(包括期末报表列示)
9、采购成本的确定及不属于采购成本的内容判断
10、实际成本计价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1、委托加工物资涉及消费税的列支渠道
12、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界定(性质)及核算中的有关规定或要求
13、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及不同使用情况周转材料(包装物)的列支渠道
14、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界定
15、存货计提减值准备或转销(无价值)的条件判断及会计处理
16、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会计处理(初期未提或原已计提)
17、当期销售存货商品(已提跌价准备或未提跌价准备)对当期利润表的影响
18、不同原因产生存货盘亏的会计处理及相关要求
19、金融资产的范围
20、金融资产(22号准则范围)初始取得时分类的限定
21、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列示的报表项目
22、取得不同类别金融资产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括相关税费的列支
23、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异同
24、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区别
25、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4、“应收利息”科目与“应计利息”明细科目的异同
26、预付账款(或预收账款)的界定及其相关会计处理的理解(科目设置、期末余额的列项)
27、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范围
28、应收票据贴现的理解及涉及因素(到期值、贴现净额、贴现息)的确定
29、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采用的前提
30、取得不同金融资产,实际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分派尚未领取或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的会计处理
31、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方法的选择依据
32、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会计处理的区别
33、成本法与权益法涉及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异同
34、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成本调整的情况及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
35、权益法下涉及或不涉及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的业务判断
36、不同来源取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37、外购取得需安装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及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及某期折旧额的确定
38、固定资产确认其预计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39、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的界定
40、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异同
41、固定资产当月应计提折旧或不应计提折旧的判断
4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列支渠道的原则
43、固定资产减少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联系
44、存货与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的区别
45、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解
46、企业有偿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可能产生的资产列项
47、企业自行研制开发发生支出的列项原则
48、外购取得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及某期摊销额的确定,计提减值后各期摊销额的确定及对当期利润表的影响72、无形资产出售与报废的异同
49、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范围
50、“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内容的异同
51、分配职工薪酬的列支渠道
52、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或承兑申请人)账面无款或款项不足,债务方的会计处理
53、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或有负债的界定及会计处理的区别
54、企业溢(折)价发行债券的主要原因,对发行企业(包括摊销表)的相关影响
55、无法支付应付款项经批准后的列支渠道
56、企业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
57、涉及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的列支渠道及贷方科目
58、职工薪酬的内容
59、辞退福利的列支渠道
60、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税种及列支渠道及增值税与消费税的关系
61、一般纳税企业与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核算科目设置的区别(包括余额方向)
62、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核算的相关要求
63、借款费用的内容及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条件(开始、暂停、停止)
64、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异同
65、不同企业组织形式是否产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判断
66、企业本期发生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与所有者权益的关联理解
67、对于董事会预分配利润方案的正确会计处理
68、企业经股东大会批准的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会计处理的区别及报表影响
69、“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核算涉及的内容
70、企业发生利得或损失的报表列项及影响
71、财务费用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