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整理★PICC导管维护和使用讲座--顾军1.ppt

发布:2017-01-30约2.79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PICC? PICC全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由外周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护理原则 要求接触中心静脉导管的护士必须具备有关使用和维护导管的知识能力。 PICC导管维护的目的和使用范围 目的:保持PICC置管处皮肤干燥、清洁、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和维持静脉通畅。 使用范围: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化疗、胃肠外营养(PN)、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家庭病床的病人、早产儿。 日常使用的方法 输液前:常规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输液,防止发生配伍禁忌。 输液中:输注高浓度、大分子液体后时及时手动冲管。 输液完后,1、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2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2、封管后,妥善固定导管。 3、输血、采血后及时冲管,更换正压接头。 更换敷料的原则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PICC穿刺时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 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 更换透明贴膜时固定胶带也应更换。 更换透明贴膜时,应彻底消毒病人皮肤使病人感到舒畅。 不可延长贴膜使用时间。 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 更换敷料 物品准备:口罩、干净手套一副、一次性弯盘、无菌止血钳一把、无菌治疗巾一个、酒精棉球、无菌手套一副、消毒聚维酮棉棒球三个、透明无菌贴膜一片(10×12CM)、无菌纱布一块、无菌胶带三条、可选择的用于皮肤保护的棉棒一个、软尺一个。 更换敷料 备齐用物后,推车携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充分暴露导管及穿刺部位。 评估(穿刺点皮肤、上臂围、导管外露长度、带管侧循环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 更换敷料 方法:戴口罩和干净手套。铺治疗巾。 松解去除贴在导管上的固定胶带。 松动敷贴周围,用一只手稳定住导管的外端,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至上”0”角度去除敷贴,以防导管脱出。 变换导管外端的位置,观察以确认导管没有发生移位。 使用换药包,打开无菌巾,戴无菌手套,确定无菌区。 更换敷料 方法: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充分摩擦皮肤彻底清除皮肤上的油脂、污渍、胶带印迹)。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大于10cm。 用聚维酮碘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而外消毒3遍,自然风干。 更换导管位置,导管呈S型,使用固定胶带贴在圆盘上(而不是固定在细小的导管上)以便导管位置稳定。 将无菌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贴膜下皮肤保持功能位。 无菌胶带注明换药时间、护士签名、记录。 更换正压接头(或肝素帽) 方法:取下连接导管的正压接头(或肝素帽),用酒精棉球消毒导管连接口反复旋转15次。达到彻底消毒。 新正压接头(或肝素帽)排气 连接新正压接头(或肝素帽)。 如采血或输血后必须立即更换正压接头(或肝素帽)。 冲管与封管 适当的冲管与封管技术能保证导管内的正压和导管的完整性。 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致导管破裂,在测定导管压力前,严禁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 (见注射器规格选择) 注射器的选择 通常输液容器在重力输液下的高度为90cm,压力为1.3psl或者70mmhg。 1ml注射器 150psl 3ml注射器 120psl 5ml注射器 90psl 10ml注射器 60psl 严禁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 ---小于10ml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 封管液浓度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标准 1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入1250ml生理盐水中)。(多用于小儿)。 10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入125ml生理盐水中)。(多用于成人)。 封管方式(SASH) S---生理盐水 A---药物注射 S---生理盐水 H---肝素溶液 SASH就是在给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的问题,而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液量 为了达到适当的肝素化,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 通常成人为1—2ml;小儿为0.5--1ml。应足够彻底清洁导管壁,采血或输注药物后尤为重要。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在封管时必须使用正压封管技术,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阻塞。 在注射器内还有最后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注射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在封管后夹闭延长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出院病人透明敷贴和正压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时间 一般每隔7天更换敷贴,冲洗导管和更换正压接头(或肝素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