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作物与水.ppt

发布:2018-01-28约2.8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士论文答辩 1.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自然界中的水分循环及其变化规律 3.农田中水分变化特点 4.作物体的水分平衡 第4章 作物与水(一) 2007-11-8 1.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水对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组成物质 成分 形态、结构的维持 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和反应 运输作用 调节热平衡 高比热,高溶解热,高蒸发热 水分子的特殊结构对生命的价值 表面张力与毛细管作用 1.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作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 自由水(游离水,90-95%) 作用的体现者 束缚水(结合水,5-10%) 组成成分 维持结构 水的存在形式与新陈代谢 自由水比例越高,代谢活动越强烈 思考:幼苗与老苗的活力哪个大? 2.1 自然界中的水分循环 海 洋 江河湖泊 地 表 作 物 蒸腾 蒸发 大气 云、雾、霜 雨 雪、冰 降落 渗入地下 地面 地表 土壤水 地下水 2.2 自然界水分变化规律 在整个地球表面 平均蒸散量=平均降水量 地球表面不同区域,水的分布不均,降水不等 地球表面为了维持水分平衡,需经常进行水的流动和再分配 在大气中水的变化 海洋、江河湖泊、地表、作物→蒸散→汽 干燥空气→含水空气→压强→水汽压 空气含水量、露点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 湿度变化规律 饱和空气 饱和水汽压 露点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3 农田中的水分平衡 主要收入 自然界降水→作物截留 主要支出 蒸散(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比例与植株体冠层结构的关系) 作物截留 作物群体内部湿度条件 土壤水分条件 降水量与截留能力(负相关) 农田中水分变化的影响因素 冠层作用(内部大且稳定,冠层小且变化大) 不同生育期群体内部水分支出的主要形式 截留作用与地表径流形成 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植物吸水部位: 根系 根尖 根毛区 根毛 4.1根系吸水 4.2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直接因子——土壤 土壤中可利用水分 根系的吸水能力与土壤的保水能力 有效水与无效水 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 土壤温度 土壤通气状况 根部缺氧对代谢能力的影响 受涝时的缺水现象 土壤溶液浓度 溶液浓度与根系主动吸水 施肥浓度 盐碱地 4.2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间接因子——大气 风 温度 光照 湿度 4.3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吸收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作物体表面(叶片)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生理意义 养分运输 维持一定的叶温,避免灼伤 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向外扩散力 扩散过程中的阻力 作物体水分平衡调节因子——气孔开放度 影响因子:光照,气温,空气湿度 蒸腾作用 H2O 4.4 SPAC系统 概念 SPAC系统的水分运输途径 土水势、根水势、叶水势的关系 蒸腾作用与水势 高水势与低水势下的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的维持 SPAC系统中的水流规律 水流方向 流速与水势差及沿程阻力 思考题: 水对生命的意义. 自然界水分变化有什么规律? 大气中的水分是如何变化的?农田中的水分平衡又是如何实现的? 根系是如何吸水的,其目的是什么?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之。 土壤温度图 SPAC系统水分流动途径 5.水的生物学效应 6.设施园艺内的水分状况及其调节 第4章 作物与水(二) 2007-11-13 知识点回顾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自然界水分循环是如何实现的?不同地区水分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 5.1 作物的需水特性 需水量 蒸腾系数 需水特性 需水量越多,对水的利用率越低 需水量随作物的生育期而变化 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不同 需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根系吸水能力及叶片的蒸腾量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及其特点 临界期对需水量的要求 临界期与花芽分化 临界期长度对不良水环境的适应性 5.2 作物对水分适应的生态类型 根据作物对土壤湿度要求 根据作物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相对湿度85-95%(1,5类) 相对湿度75-85%(1类) 相对湿度55-75%(2,3类) 相对湿度45-55%(4类) 5.3 水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种子发芽 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水的要求 种子——出苗时期体积、重量的变化特征 总体要求 营养生长 幼苗期:需水少,不耐旱,土壤湿度大,空气湿度小 旺盛期:需水多,耐旱能力增强 总体要求 开花结果 一般为水分临界期,对水的要求严格 需水多 总原则 5.4 不良水环境与作物生产—旱害 干旱种类 土壤干旱 大气干旱 生理干旱 引起的原因:环境因子,不良的技术措施 主要危害 引起各部位水分的重新分配 改变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促进蛋白质分解,导致品质下降 真正的旱,大气干旱是土壤干旱的前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