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广西省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东兴 538100)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分别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常规组实施传统气管切开术,且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与80.65%,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对其给予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手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快捷、对组织分离少等优势。
【关键词】 颅脑损伤;护理;经皮气管切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40-02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病情较为危急,患者多半处于昏迷状态,无咳嗽反射特性,伴有缺氧、呕吐、呼吸衰竭、窒息等多种临床表现[1],所以说,对该类疾病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解除呼吸道阻塞现象,纠正缺氧状态等的临床意义重大。近些年来,微创技术获得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且将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开放气道迅速[2]等优势,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
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分别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女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54.8%(17/31)与45.2%(14/31),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20岁,中位数年龄(45.6plusmn;5.8)岁;实验组:男女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58.1%(18/31)与41.9%(13/31),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22岁,中位数年龄(45.8plusmn;5.2)岁。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实验组: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采取局部麻醉方式,作一手术切口,切口位置为患者颈前正中部位的第1~3气管软骨环之间,切口长度为1~1.5cm之间,并采用穿刺针进行倾斜穿刺,之后将针芯导丝拔出后扩张气管开口,并置入气管导管,拔除导丝、内芯后进行吸氧与吸痰处理。
常规组:实施传统气管切开术。合理摆放患者体位后进行帮助患者吸痰,局麻后选择患者环状软骨与胸骨上窝之间的部位作一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2~4cm,将患者的皮下层、筋膜等逐层分离,使得气管前壁充分显露,将2~4气管环中的1~2个气管软骨环切开,使得气管前壁被撑开,将气管切开导管置入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并对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
1.2.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家属术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流程、目的、意义等,及时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等。
实验组: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为:术前:控制室内合理的空气温度与湿度,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意义、重要性、流程等,对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器械设备准备齐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切口敷料应进行更换,对手术切口情况进行观察;保持患者呼吸道处于相对通畅的状态,以防出现肺部感染现象;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痰等;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chi;2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与80.65%,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3.讨论
当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情况后,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