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精选.pptx

发布:2017-06-07约2.82千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主要内容;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构成;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构成因素;(一)地理环境 1.定义: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7;2.作用 (1)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资源的来源。;(2)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10;第三,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12;3.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地理环境观。;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说明社会的性质、变迁、面貌和结构等等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性质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 树立科学的地理环境观: 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自然前提,但它不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和支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地理环境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保证。;(二)人口 1.定义: 从事自我生产和社会生产的个体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2.人口的作用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2)人口的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第二,人口的质量影响社会发展的潜力和速度。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影响社会发展的均衡。;3.反对“人口决定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1)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现实中存在一种永恒的自然规律,即生活资料呈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此规律的存在是造成劳动人民失业、饥饿和贫困的根源。 (2)特点:用不受社会生产状况制约的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口来解释社会的一切。;(3)“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 (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状况等不能说明社会的性质、变迁、面貌和结构等等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人口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性质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 人口自身的状况受到社会生产状况的制约。 只有拥有社会关系、进入社会实践的人才能影响社会。 各种人口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社会途径来解决。; (5)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人口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自然前提,但它不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和支配。同社会生产状况和要求相一致的人口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定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其内容是生产力,其形式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作用:;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和形态的更替。;3.反对“经济决定论” ;二、人类社会的意识构成因素;(二)社会意识的构成;(三)几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涵义:把握人类自身存在意义、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0;31;32;33;34;35;涵义: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涵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三、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统一;40;41;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种情况: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表现出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来自社会存在,另一条是来自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和其它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客观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生产力;(1)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作用:;(2)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内容包括:;(3)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劳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没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只不过是一堆死物,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4)科学技术和科技管理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渗透在劳动工具中,极大地提高了工具的性能。; 第二,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发展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