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
PAGE
PAGE7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兴起: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发展
(1)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
(2)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武汉三镇,占据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3.全盛
(1)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2)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供应了牢靠的依据地和物质基础。
(3)天京突围:打垮了威逼天京的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巩固了天京。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原则
方法
土地安排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匀称”
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安排土地
产品
安排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上交国库
(2)评价:反映了农夫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剧烈愿望,其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
2.《资政新篇》
(1)内容:
①政治:主见中心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②经济:主见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
③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同等往来。
④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2)评价:
①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方案。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缘由: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争权夺利。
(2)概况:1856年8月,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石达开遭洪秀全猜忌,率军出走。
(3)影响:严峻减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1864年6月,天京陷落,标记着运动失败。
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灵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拨]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夫起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1)背景方面:与以往历次农夫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增了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
(2)革命任务方面:太平天国不仅反对本土的封建统治,还担负起抗拒外来侵略的革命任务。
(3)思想方面:以洪仁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4)外交方面:太平天国首次提出中外自由通商,同等地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主见。
(5)形式方面: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首次利用外来宗教以组织农夫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金田起义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夫要求获得土地的剧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夫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给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农夫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但是,农夫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安排,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1)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有何进步性?
[教你读史]
解读关键信息:“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是指要按人口平分土地。
[提示]反映了农夫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的愿望,调动了农夫革命的主动性。
[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2)材料二说明白太平天国怎样的经济主见?
[教你读史]
关键信息“余则归国库”“通天下皆一式”体现了财产安排原则。
[提示]实行共有共享和确定平均主义。
[材料三]《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嘉奖技术独创;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上主见与外国同等沟通,但不准干涉中国。
(3)材料三有何进步意义?为什么没有实施?
[教你读史]
留意提炼《资政新篇》的详细主见,特殊是“向西方学习”的主见。
[提示]意义:具有显明的资本主义色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缘由:没有反映农夫阶级的愿望,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区分
(1)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颁布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2)社会经济主见不同:前者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要建立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确定平均主义为安排原则的志向王国;后者则主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反映了广阔农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剧烈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