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下垫面因素 太 阳 辐 射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29-35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 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20 22-32 10-15 26 14 84-95 50 7(平均) 2(赤道) 反 射 率 3.其它因素: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 23.5° 47° 90° 66.5° 43° 很多人对什么是N95型口罩还不清楚。这不是某个品牌的产品型号,而是指符合特定标准的一类口罩。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的标准,N95型口罩对于直径0.3微米颗粒的过滤率应在95%以上。该类型口罩一般用于职业性防护,例如医护人员用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危害。常说的PM2.5是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从指标上看,佩戴N95型口罩抵抗雾霾是绰绰有余的。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气温(℃) 高度(千米) 50 12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极光 流星 气温垂直分布 积雨云 -100 60 20 -20 -60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和平流层随距地表高度的增加温度发生什么变化?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2、为什么飞机适合在平流层中飞行? 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比较稳定。 3、对流层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根据观测,月球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 ,温差达310℃。而地球的气温的变化却不如月球那么剧烈,即使是1922年在非洲利比亚测得到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仅有58.2℃,1967年在南极点附近测得到的极端最低气温也有-94.5℃。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47%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大气上界 云层、尘埃反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散射 19% 3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就包括选择性吸收、反射和散射 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1.吸收作用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上界 2.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特点: 参与的大气成分: 水汽、云(最显著)和浮尘 思考: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厚厚的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阻挡了其到达地面,所以气温低。 3.散射作用 特点: 具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参与的大气成分: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思考: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结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 光线 作用 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思考: 刚才已经学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知道了大气主要吸收的是红外光和紫外光,而占了太阳辐射能量绝大部分的可见光没有被吸收,那么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去了哪里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少量)、反射和散射 地面增温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增温 射 向 宇 宙 空 间 地 面 辐 射 大气吸收(大量)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面增温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保温作用 射 向 宇 宙 空 间 大 气逆 辐 射 大 气增温 射 向 宇 宙 空 间 地 面 辐 射 大气吸收 保温作用 大气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阻止热量散失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与 霜是近地面水汽凝华现象,出现霜时植物可能受冻也可能不受冻。 霜冻是气温陡降,引起植物遭受伤害的现象。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