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解读.pdf

发布:2024-11-24约8.3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

家们就已经把气候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

际科学界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气候、环境、经济、社

会、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时间跨度又很长,因此,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策

的制定应从国家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并把气候变化问题放到国家对

外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大框架下统一考虑,以期气候变化问题朝着有利于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过程中,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

的挑战是_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消除贫困是首要和压倒一

切的优先事项。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的生

活水平必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还

将增长,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形象将更加突出,无疑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1.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温室气体限控的压力增大。京都会议后,一些发

达国家试图以《京都议定书》已规定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为由,集中全力向中

国和印度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施压。有的发达国家甚至明确提出将发展中

国家“有意义的参与”作为其批准议定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与公约的资金机

制挂钩。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减排的理由包括:环境原因、竞争

力原因、政治原因等。虽然这些理由严重背离了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以及公约特别强调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

约下的义务,将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

的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

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减轻这种

压力的艰巨性。

2.对中国现有发展和消费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

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

和经济优势。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起点低,到2003年底,仍有59.5%的人口

为乡村入口,面临着继续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长期发展任务,人均资源短缺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耗竭型、

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

的挑战。从发展模式的选择看,虽然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

的发展道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遵循某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很少有国家

发生例外。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商品能源消费和经济发达水

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必然达到较高的水平。世界上目前尚没有既

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人均能源消费和排放水平的先例,中国面

临开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新模式的挑战。

3.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人口的继续增长,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将继续增加。有关预测表明,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可能在2025年左右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十排放大

国。尽管中国目前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很低,但由于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

放年均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在2030年左右,

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有可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

个以煤为主的国家,2002年中国煤炭产量13.93亿吨,接近世界煤炭消费总量

的30%。同石油、天然气相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

油、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左右。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

资源结构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压力,以煤为主

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使中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能源发展带来的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

机遇。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和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些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

约型根本转变的需要,而且其直接结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效能源技术和

节能产品更加迅速地向全球扩展和传播,这一趋势也将有利于促进中国能源利

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我们应当抓住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