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毕业联考(一)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2025年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历史试卷
本部分为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
卷I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II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
单项选择题:1~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的
1.如下图为红山文化出土积石石棺墓葬示意图。根据其形制,可分为三个类型:甲级,石棺砌筑规整;
乙级,石棺砌筑简单,不规整;丙级,有简陋的石棺,里面只有一些零星的骨骼。这可以说明红山文化
()
A.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形成系统墓葬礼仪
C.已经出现等级差别D.存在南北文化交融
2.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举荐的贤良文学派进行了辩论。贤良文学派
提出盐铁官营、均输等“与民争利”,且造成“盐铁贾贵,百姓不便”。桑弘羊则认为兴盐铁、置均输平
准“以佐助边费”,堵塞豪强兼并之路,且可济民救灾,有益于民。这场辩论()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有助于评估当时经济政策
C.引起“党锢之祸”发生
D.折射出汉代选官制度弊端
3.下表为东魏建立者高欢和西魏建立者宇文泰的部分国家治理策略。由此可知,当时()
人
类型策略
物
高胡化朝堂以汉语为主,军队汉语与鲜卑语并用;鼓励官员以汉名为本名,以
欢汉人鲜卑名为字;常以鲜卑人身份对鲜卑人说:“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
妇为汝织……汝何为凌(欺凌)之?”
宇
汉化朝堂和军队中汉语与鲜卑语均占一席之地;给高层官员赐以胡姓;将府
文
胡人兵招募向汉人开放,只须改为胡姓
泰
A.胡汉民族矛盾趋于尖锐B.两国治国策略存在本质差异
C.异质文化开始协调共生D.统治者重视社会资源的整合
4.元朝司农司编纂的《农桑辑要》重视实地考察,全面地介绍了农业、家畜饲养等内容;郭守敬十分重视前
人原有的水利设施,通惠河就是在金朝运粮河的基础上扩大修建的,并编修《授时历》以服务于农业生产;
王祯根据自己长期的调研与阅历,写成《农书》。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
A.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由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创造
C.注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重视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5.16世纪尼德兰制图学派兴起,包括奥特柳斯和布劳家族等。他们既是勘测员、制图员也是风景画家,将
艺术、知识和地图很好的结合起来。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1708年康熙皇帝下令采用西方
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为其治国理政提供参考。中西方地图测绘主导者与服务对象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测绘技术差异B.经济结构不同C.历史传统差异D.对外政策不同
6.《南京条约》签订前,道光帝谕令“福州地方万不给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现。开埠后,福建地方官员
考虑到福州开埠一事“皇上原未允准”,因此“暗中阻挠”洋商贸易,设关卡阻碍国内茶商向福州运茶,以
“令夷人无一可图,则福州一口虽有如无”。这体现了清政府()
A.被动地抵御西方殖民侵略B.对海外贸易实行严厉管制
C.对地方管理日趋失去控制D.外交观念逐渐与西方接轨
7.1907年3月,天津自治局起草的《试办天津县地方自治章程》,经仿照日本设立的天津县自治期成会的
批准,规定设立天津地方议事会和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