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课时 1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初步了解各硬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让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同学间的互助交流能力。 教
学
重
、
难
点 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认识各硬件及了解其作用;认识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教学
方法 讲授,引导,展示 教学
媒体 一台完整计算机硬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一、导入新课
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拥有了计算机,可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据初步了解每个班级中至少有20%以上的同学家中有计算机)
二、进入新课
1、硬件系统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好吗?
教师讲解: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各种设备或器件的总称,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结合刚才所记载的内容,分别讲解并展示实物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计算机硬件包括:
1、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常以此型号来称呼计算机。如PⅢ、PⅣ计算机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真实地完成小调查。
学生回答:请2-3位同学讲解,老师记录与本课有关的计算机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观看展示的实物
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2、存储器:是存储各种信息和处理结果的装置。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常见的容量单位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
1GB = 1024MB,1MB= 1024KB,1KB = 1024B
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常用于存储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快,但存储量小,断电后其存放的数据不能保存,再次通电后也不能恢复。内存容量常用MB表示,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它的存储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消失,存取速度比内存慢,常见的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
硬盘容量常用GB表示
3、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键盘、鼠标、麦克风等
4、输出设备:将信息输出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音响、打印机等
输入设备、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
注意:在讲解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一一展示实物,并用大家熟悉的称谓、型号来讲,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相似与不同。比较我们国家的硬件生产发展与国外的差异,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2、软件系统
教师演示:将我们刚才所讲到的这些硬件设备逐一安装到机箱中,现在安装好的计算机是不是就能马上投入到工作了呢?
(在机箱中,先使用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计算机屏幕上出现计算机启动信息,但由于硬盘中没有安装系统,所以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教师提问:我们看到这台计算机无法工作,是它的硬件有问题呢?还是其它原因呢?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刚才有同学提到了Windows XP,它属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吗?
教师讲解:Windows 98和Windows XP还有Windows2000等都是操作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家,如果没有了操作系统,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操作系统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学生要体会计算机中容量的单位大小顺序:TBGBKBB,并能知道他们之间的换算单位是1024
学生要体会计算机中存储器要分内存及外部存储器
各存储器的一般容量表示单位
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将外部设备根据其数据的传输方向及特点判断其属于那种设备(输入、输出)
学生通过比较安装好操作系统与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共同组成
学生回答:是
学生得出结论: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的总称。 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教师小结:(演示连接安装有操作系统的硬盘,启动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