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8-17约1.1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内蒙古巴林右旗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典型的草原地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基地,巴林右旗的牧草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巴林右旗的牧草地资源利用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牧草地的利用强度和频率不断提高,导致牧草地的退化和草场覆盖度下降;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对牧草地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巴林右旗牧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牧草地管理政策,提高草场利用效率和保护羊草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研究将以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该区域的牧草地进行动态变化和格局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巴林右旗牧草地面积、草场覆盖度和草地利用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2.构建巴林右旗牧草地资源利用动态的时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3.探讨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等。 4.分析影响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模拟和预测相应的变化趋势。 三、预期结果和贡献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和贡献包括: 1.揭示巴林右旗牧草地的动态变化和格局,并对其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构建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时空模型,为该区域的草场管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3.深入探讨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的驱动因素和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巴林右旗牧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4.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草地生态系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1. 遥感影像处理及解译方法:采用Landsat、MODIS等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巴林右旗牧草地的面积和草地覆盖度等信息。 2. 地统计学方法:通过时空分析和空间回归等地统计学方法,进行草地动态变化和格局分析,并探讨驱动因素。 3. GIS技术:结合GIS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方便时空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呈现。 五、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年: 1.研究方案设计和实验流程制定。 2.获取巴林右旗多期遥感影像数据。 3.进行巴林右旗牧草地面积、草场覆盖度和草地利用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第二年: 1.构建巴林右旗牧草地资源利用动态的时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2.进行草地动态变化和格局分析,并探讨驱动因素。 第三年: 1.采用模拟和预测的方法,分析影响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和变化趋势。 2.撰写研究论文。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 发表学术论文2篇。 2. 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