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docx
?
?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
?
?
摘要:根据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要求,为了创新区域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信用环境,提出了面向应用场景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框架,并对其设计和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公共信用;系统框架;应用场景
:TP311文献标志码:A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PublicCreditInformation
ServicePlatformSystemFramework
JINBin
(ShanghaiEconomicInformationCenter,Shanghai200042,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thegenerallayoutoftheconstructionofthenationalsocialcreditsystem,inordertoinnovatetheregionalmarketmanagementandsocialmanagement,improvethelevelofurbanmanagement,andoptimizethecreditenvironment,thispaperputsforwardtheapplicationscenarioorientedpubliccredit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systemframework,anddescribesitsdesignandimplementationindetail.
Keywords:publiccredit;systemframework;applicationscenario
0引言
自2014年至今,国家已陆续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20多个相关工作要求,上海市也发布了《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关于本市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这些文件均对公共信用数据的规范、充分利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4]。而随着公共信用相关工作的推进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的普及,社会方方面面信用意识得到极大增长,公共信用数据的重要性日益为各方认可,公共信用数据的利用需求也更为广泛而迫切。
1系统目标
对接国家信用平台,成为省级、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节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枢纽,形成平台枢纽纵向打通、横向互动格局;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想,把信用平台建成为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特色应用的重要载体,以“信用惠民”为原则,拓展信用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支撑制度创新,把平台建成支撑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监管方式的服务窗口。
2系统建设原则
(1)全局统筹、有序推进。
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顶层设计、统一布局,从服务地方信用业务的大局出发,统筹推进战略和实施途径;以需求为驱动,急用先行、重点优先,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形成迭代式更新发展态势。
(2)注重实效、融合提升。
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聚焦共性、基础性项目,确保建设成效。合力多种因素的融合提升,促进技术和应用融合,构建各部门参与、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
(3)整合资源、互联协同。
推动形成信息化建设各部门“协同合力”的局面,综合协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整合,促进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转效率。
(4)科学发展、创新驱动。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先进驱动力,促进信用平台技术应用和业务管理的协调发展。
(5)开放互联,持续迭代
为了避免硬件选择和特定虚拟化软件厂家锁定,本次项目需建设架构开放、扩展性良好、支持多厂商基础设施的应用支撑系统。
3系统框架设计
如图1所示。
1)基础能力
提供包括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离线计算、AI引擎等各类软硬件环境基础能力。
2)数据中台
提供基于中台架构的数据治理平台和API治理平台。实现信用档案库、行业领域库、应用专题库等各类主题库管理。
3)业务功能
以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为导向,建立信用承诺、诚信教育知识库、信用报告、信用档案、信用信息注册、信用评价、信用分类监管、失信对象认定等功能。
4)业务应用
面向政府部门、平台管理员、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服務窗口提供面向各类应用场景的信用数据服务功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