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比较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8-28约1.3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比较研究的中期报告 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是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报告通过对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当前中日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形势 1. 中日农产品进出口总额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5.32亿美元,其中中国农产品出口到日本为16.02亿美元,进口自日本的农产品为19.3亿美元。可以看出,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之一。 2. 中日农产品贸易结构 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的特点。中方进口的主要产品是肉类、水果、海鲜等高端产品,而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农副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大宗产品。日方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产品,而出口的主要产品是肉类、酒类等高端产品。 3. 中日贸易优势和劣势 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中国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大,养殖规模大,造成了出口优势。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狭小、植被不足等地理因素,使得其农产品生产单位成本较高,但由于在技术、质量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其高端产品进口具有竞争力。同时,中日两国的农业结构、贸易政策等因素也会影响双方的贸易优势和劣势。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比较 1. 关税政策 中日两国的关税政策对进出口农产品的影响较大。日本在关税方面采取高关税政策,对进口农产品实行“保护性关税”,如对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水果、蔬菜、肉制品等实行高额关税,而在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日本政府并不执行高额关税政策。而中国则实行较低的关税政策,有利于贸易的健康发展。 2. 标准和认证政策 对于某些农产品,中日两国会对其实施相关的标准和认证政策。例如,在水产品方面,日本要求进口的鱼类必须经过预冷处理、电击麻醉及“除腥鲜”等多种处理方式,而中国在出口水产品时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标准及认证。 3. 补贴政策 中日两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存在差异。日本政府在保护本国农业方面,为农民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补贴,包括生产性补贴、后备类补贴、收入支持补贴等,这些补贴对于提高日本农业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对农业提供补贴,而是通过农业保险、协会、基金等方式间接支持农业发展。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中日农产品贸易政策将趋于开放化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两国的农业贸易也将逐渐趋于开放化。中国会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降低农业关税,扩大进口农产品的范围和规模。日本将在保障国内农业的同时,改善市场开放度,降低相应的关税。 2. 两国贸易合作将逐渐加强 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将逐渐加强,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和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中国的农业产品规模大、价格低、市场广,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日本高端农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强,将逐渐成为中国高端农产品市场的重要补充。 3. 需要加强合作解决贸易摩擦 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合作解决贸易摩擦。这涉及到双方贸易政策、标准、认证、监管等多个方面。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等方式,逐步建立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