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五版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异戊烷 新戊烷 新己烷
直接与1个碳原子相连的碳—伯碳 1°C
直接与2个碳原子相连的碳—仲碳 2°C
直接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叔碳 3°C
直接与4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季碳 4°C
1°C: C1, C5, C6,C7,C8 2° C: C3 3°C: C4 4°C: C2
甲基 Me 乙基 Et 丙基 n-Pr
叔丁基 t-Bu 仲丁基 s-Bu 异丁基 i-Bu 丁基 n-Bu
2,3,6-三甲基-4-乙基-4-丙基庚烷
基团的大小由“次序规则”给定。 < <
几种烷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甲基-3-异丙基己烷
2-甲基-3-(1-甲基乙基)己烷
2-甲基-3-1′-甲基乙基己烷
选主链→编号→排取代基→写名称→ 碳链最长→支链最多→位次和最小
烷烃: C : sp3 109°28′ CH4 的构型: 正四面体 构型式楔形式
构造式 碳干表示式
纽曼(Newman)投影式:
乙烷的构象
重叠式
锯架式 楔形式 纽曼式
交叉式
烷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
直链烷烃: 分子量 b.p. 异构体: b.p. 直链>支链
分子量 接触面积 色散力 b.p
支链 接触面积 色散力 b.p
熔点
直链烷烃: 分子量 m.p m.p. 偶数>奇数
异构体:对称性 m.p.
相对分子质量 ρ
卤代反应X2的反应活性顺序: F2>Cl2>Br2>I2
三种氢的活性之比为 :
3°H 2°H 1°H
产物之比=几率之比×活性之比
2. 溴代
3°H : 2°H : 1°H = 1600 : 82 : 1 卤代反应中烷烃的相对反应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 R· 的稳定性顺序为:
3° 2° 1° ·CH3
R· 的位能升高的顺序为:
3° 2° 1° ·CH3
R·不稳定→R·位能高→形成R·的E活高→ R· 难形成
R·稳定 →R·位能低→形成R·的E活低→ R·易形成
∴ 越稳定的自由基越容易形成。
自由基容易生成 → C-H键容易断裂 → H的反应活性强
∴ 室温卤代时,三种氢的相对反应活性顺序为: 3°H > 2°H > 1°H
卤代反应中卤素的相对反应活性与选择性
X2的相对反应活性顺序为:
F2 Cl2 Br2 I2
活性适中,易于控制
氯代 3°H : 2°H : 1°H = 5 : 4 : 1
溴代 3°H : 2°H : 1°H
= 1600 : 82 : 1
活性高→E活低→过渡态来得早→接近反应物
∵ 活性 Br2 Cl2
溴代: 过渡态接近R· ,R·稳定性影响大,
选择性高
氯代: 过渡态接近RH ,R·稳定性影响小,
选择性低
∴ 选择性 Br2 Cl2
一、烯烃的同分异构
丁烯(C4H8):
顺反异构产生的
原因:π键不能
自由旋转。
有顺反异构体的条件:
稳定性:反式>顺式
系统命名法
编号要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标明双键的位次;
丙烯基(1-丙烯基)
异丙烯基
烯丙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