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docx
ICS65.150CCSB52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artificialbreedingforMastacembelusarmatus
2021-02-09发布2021-05-0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5/T1965—202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环境条件 1
5亲鱼培育 2
6人工繁殖 2
7苗种培育 4
8病害防治 6
9苗种捕捞与运输 6
10生产记录 6
DB35/T1965—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海平、薛凌展、钟全福、张坤、陈斌、林煜、田田、吴妹英、陈加成、周华书。
DB35/T1965—2021
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sarmatus)人工繁育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人工繁育技术方法,给出了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苗种捕捞与运输和生产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大刺鳅人工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0004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1011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SC1012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SC1075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DB35/T1074福建省水产苗种场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繁育场建设
应符合NY/T5361、DB35/T1074的要求。
4.2繁育用水水质
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要求,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pH6.5~8.0,非离子氨≤0.5mg/L,亚硝酸盐≤0.08mg/L。
4.3繁育水温
繁育水温为15℃~35℃,适宜水温为24℃~32℃,最适水温为26℃~30℃。
2
DB35/T1965—2021
5亲鱼培育
5.1来源和选择
选择体表光洁,体格健壮、无伤、活力强的2龄以上成鱼,雄性个体质量大于100克每尾,雌性个体质量大于50克每尾。
5.2培育池
培育池以土池为宜,面积2000m2~3300m2为宜,水深1.5m~2.0m。
5.3放养密度
0.4kg/m2~0.7kg/m2。
5.4饲养管理
配合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配合饲料粗蛋白质40%~42%,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分别为7:00~8:00、17:00~18:00,早上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50%~60%,下午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40%~50%。每周加注新水1次~2次,每次加注量为10%~20%。
5.5强化培育
繁殖前1~2个月,应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制剂等进行营养强化,同时,辅助投喂一些水蚯蚓、青虾等活饵。
6人工繁殖
6.1催产池
使用直径8m~10m圆形产卵池,池深1.5m~1.8m,水位控制在1.0m~1.2m,出水口设在圆池中心底部,上方设置孔径0.5cm的拦鱼栅,池底向中心出水口倾斜坡度2%,进水管直径110mm~160mm,与池壁成45。,沿池壁注水;出水管管径规格与进水管相同。
6.2亲鱼
6.2.1亲鱼选择
选择体表光洁,体格健壮、无外伤、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