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5∕T 1883-2019 无斑玛瑙螺检疫鉴定方法.docx

发布:2025-04-06约5.2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080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883—2019

无斑玛瑙螺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Achatinaimmaculata(Lamarck,1822)

2019-12-19发布2020-03-1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5/T1883—2019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无斑玛瑙螺基本信息 2

5鉴定依据 2

6器具与试剂 2

7现场检疫 2

8实验室鉴定 3

9结果评定 3

10标本处理和保存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无斑玛瑙螺寄主、地理分布及危害性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斑玛瑙螺与近似种的鉴别特征比较、成螺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6

DB35/T1883—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州海关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州海关。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沛、胡美玲、周卫川、林阳武。

DB35/T1883—2019

1

无斑玛瑙螺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斑玛瑙螺[Achatinaimmaculata(Lamarck,1822)]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斑玛瑙螺的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文件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3067—2011软体动物常规检疫规范

3术语和定义

SN/T3067—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螺层bodywhorl

贝壳的最后一个螺层。

注:体螺层一般较大,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

3.2

壳顶apex

螺旋部顶端。

注:壳顶是动物最早的胚壳,其形状有钝圆、尖锐、扁平等,有些种类的壳顶常被腐蚀磨损。

3.3

壳口aperture

体螺层末端的开口。

注:壳口为动物头和足的出口。

3.4

口唇lip

壳口的边缘。

注:口唇按其在壳口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唇、外唇、轴唇、上唇和下唇。

3.5

脐孔umbilicus

贝壳旋转时在末端遗留下的一个小窝。

注:有些贝壳的脐孔封闭或被遮盖。

2

DB35/T1883—2019

3.6

COI基因cytochromeoxidasesubunitIgene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注:该基因常被应用于系统发育和DNA条形码研究,是软体动物DNA条形码的靶标基因,广泛应用于软体动物的分子鉴定。

4无斑玛瑙螺基本信息

以下列出无斑玛瑙螺的基本信息,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中文名:无斑玛瑙螺。

英文名:Pink-lippedagatesnail。

学名:Achatinaimmaculata(Lamarck,1822)。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柄眼目(Stylommatopgora),玛瑙螺科(Achatinidae),玛瑙螺属(Achatina)。无斑玛瑙螺的近似种主要有非洲大蜗牛(A.fulicaBowdich,1822)和虎斑玛瑙螺[A.achatina(Linnaeus,1758)](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5鉴定依据

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是确定现场检疫的依据。贝壳、螺体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是实验室鉴定的依据。

6器具与试剂

6.1器具

体视显微镜、放大镜、手电筒、塑料自封袋、广口标本瓶、4mm孔径土壤筛、小铁铲、游标卡尺、白瓷盘、培养皿、镊子、剪刀、显微镊子、显微剪刀、微针、解剖腊盘、标签、移液枪、微型离心机、PCR仪、1.5ml离心管、0.2mlPCR反应管、恒温金属浴、低温冰箱。

6.2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75%乙醇、无水乙醇、硫酸镁、动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PCRMasterMix、ddH2O。

7现场检疫

7.1仔细观察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的底部和四角部位以及所装货物与木质包装材料是否有蜗牛,尤其要注意阴暗蔽光处,对可能被蜗牛污染的物品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