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薯茎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ocx

发布:2025-02-07约6.3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33/T2408—2021

1

甘薯茎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与定义、缩略语、甘薯茎腐病菌PCR反应和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的构成、试剂和材料、器材与设备、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甘薯根、茎、叶等植物材料甘薯茎腐病菌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甘薯茎腐病菌thepathogenofstemandrootrotofsweetpotato

引起甘薯茎腐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伽玛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果胶杆菌科(Pectobacteriaceae)、狄克氏菌属(Dickeya)、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dadantii)。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约为2.36μm×0.40μm,周生鞭毛,可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HR)。

注:症状特征见附录A。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bp:碱基对(Basepair)

CF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

CTAB: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HR: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

MALDI-TOFMS:软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

NA:营养琼脂(NutrientAgar)

NGM:营养琼脂甘油培养基(NutrientAgarGlycerolMedia)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Taq:水生噬热杆菌(Thermusaquaticus)

DB33/T2408—2021

2

5方法原理

根据甘薯茎腐病的菌落形态特征、田间危害症状特征、分子生物学PCR或RT-PCR反应特征、蛋白质指纹图谱特征和致病性测试结果等进行检测鉴定。

6试剂或材料

6.175%乙醇。

6.21%次氯酸钠。

6.3蛋白胨。

6.4牛肉浸膏。

6.5氯化钠。

6.6琼脂粉。

6.7蔗糖。

6.8NA、NGM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比按附录B执行。

6.9PCR凝胶电泳检测试剂,制备方法按附录C执行。

6.10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制备方法按附录D执行。

7仪器设备

7.1普通冰箱。

7.2超低温冰箱:最低可设定温度-80℃。

7.3台式小型离心机。

7.4低温高速离心机。

7.5PCR仪。

7.6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7.7电泳仪。

7.8水平电泳槽。

7.9凝胶成像分析仪。

7.10微波炉。

7.11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为1mg。

7.12显微镜。

7.13恒温培养箱。

7.14超净工作台。

7.15灭菌锅。

7.16旋涡振荡器。

7.17移液器。

7.18MALDI质谱仪:需具有细菌鉴定分析模块及含D.dadantii质谱数据的菌株数据库。

8甘薯茎腐病菌检测流程

DB33/T2408—2021

3

甘薯茎腐病菌检测流程图见图1。

图1甘薯茎腐病菌检测流程图

9症状观察

对于植株样品,参见附录A中的症状描述观察有无甘薯茎腐病典型症状,对出现典型症状或可疑症状的植株进行拍照记录,并采集表现症状的块根、藤蔓、叶柄、叶片等进行检测,无症状植株随机取样测试。

10实验室检测

10.1样品处理

10.1.1对于有症样品:取病健交界处组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喷菌现象(见附录A)。如观察到喷菌现象,剪取病健交界处3块~5块组织,每块约10mm×10mm,表面消毒后无菌水洗三次,剪碎后加入1mL生理盐水,室温浸泡15min~30min或4℃冰箱8h以上,取浸泡液12000r/min(离心力10000g)离心5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