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地语言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 )??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 蓑衣(??? )????? 阻挠(??? )????? 忌讳(??? )??? 悄然无声(???? ) 2、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 (2)孕育: (3)次第:??????????????????????????????????????????????? ( 4)载途: (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2)第二部分: 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8、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3)第三部分: 9、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10、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11、“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12、“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13、“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4)第四部分: 1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15、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16、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四、拓展延伸: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7、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8、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上句中”融化“” 萌发“” 次第“的作用? 19、燕子翩然归来。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 20、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 2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 2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 23、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 24、”传语“”暗示“”唱歌“等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