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烧结圆盘造球机实验.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三 烧结圆盘造球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对圆盘造球机电动刮刀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
2 、根据已知参数,对刮刀轨迹进行仿真。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圆盘造球机刮刀主要用于清理造球盘底和盘边粘结物料,使盘内经常保持
平整而粗糙的良好造球条件;疏导料流,保证料球的合理分布,从而保证造球
机的产量和成球质量。目前所采用的电动刮刀,按刮刀相对机架的运动方式分
类,可分为转动刮刀和摆动刮刀两大类。通过对生产实际的分析比 ,由于摆
动刮刀结构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同时其实际效果并不比转动刮刀好,且转
动刮刀容易实现,易损件少,工作可靠,所以一般选用转动刮刀。
刮刀轨迹是指刮刀将盘底粘料刮落所留下的痕迹。对于旋转式活动刮刀,
其轨迹是由圆盘和底刮刀器作相对运动所形成的。由于刮刀轨迹是活动刮刀与
造球盘相对运动后留下的。由圆盘与刮刀的相对运动可推算出,轨迹线应是一
圈圈位于造球盘不同位置上的椭圆状螺旋线。最理想的轨迹应当是在某一时间
点,各刮刀形成的轨迹刚好刮完(即覆盖)整个盘面,各轨迹线边缘紧密相连且不
重合。通常情况下,刮刀轨迹与刮刀转速 圆盘转速 圆盘倾角、两组活动刮
刀之间的间隙、两刮刀与水平线的夹角、两刮刀夹角 刮刀数量 刮刀的直径
等有关。
三、实验步骤
1、刮刀设计。φ7.5 m 圆盘造球机采用单电机分别驱动电动刮刀,根据圆
盘的直径确 刮刀数量,小于φ6000mm 以下的造球机通常设计2 把底刮刀和1
把侧刮刀,其刮到性就能满足要求,大于6000-7500mm 圆盘造球机一般应设计
3 把底刮刀和1 把侧刮刀。底刮刀分别为A B C,如图3-1 所示。工作时电动
刮刀的转动方向与造球盘的转动方向相反。
- 1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图 3-1 刮刀布置图
2 由于制造工艺或安装的误差,造球盘将产生椭圆变形,为避免工作时刮
刀与盘边相碰,在设计时要留有△R 的距离。要避免3 把底刮刀架相撞,同时要
保证A 与B B 与C 的轨迹相切,3 把底刮刀不能布置在同一半径上,且A 刮
刀的轨迹必须过造球盘中心,确定△R =51 mm 。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刮刀布置如
图3-1 所示。
3、根据底部刮刀布置,以圆盘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其布置的
几何关系可计算出 3 把刮刀盘中心坐标。当圆盘速度确 后,刮刀与圆盘的转
速比c 是影响刮刀刮到性的主要参数。对表1 所列的4 种不同的参数设 情况,
分组模拟电动刮刀的轨迹。
表3-1 不同参数设定
圆盘转速n1 刮刀转速n2
序号 c=n /n 刮刀数n0
1 2
/(r ·min-1) /(r ·min-1)
1 7.0 6.285 0.975 3
2 7.0 3.5 0.5 3
3 7.0 6.285 0.975 2
4 7.0 3.5 0.5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