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级心理咨询师1些考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要背的内容:
★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B.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3、 社会功能状态: A. 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不应该使用的问题:
“为什么给……”、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
★会谈内容的选择: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会谈的有效性
★摄入性会谈注意
1、态度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实物
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评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2、具体3、可行4、积极5、双方可以接受
6、属于心理学性质7、可以评估8、多层次统一
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
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
★严重心理问题判断:
1、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型的刺激 2、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在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事实根据:在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一般不宜采用面质。
(2)避免个人发泄:面质是为了澄清问题,促进求助者成长,故应以求助者利益为重,不可将面质变成咨询师发泄情绪乃至攻击对方的工具。
(3)避免无情攻击:在咨询中,不能不考虑求助者的感情,一味地、无情地使用面质,这样常会使求助者无法招架,陷入尴尬、痛苦状态。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求助者来说有可能具有应激性,具有一定的威胁,有可能导致危机出现。故咨询师的共情、尊重、温暖、真诚等是非常重要的。
(5)可用尝试性面质:咨询关系没建立好时,一般应尽量避免面质。若不得不用,也应用一些尝试性的面质
★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一,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 开始新行为的问题。(2) 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其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 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2) 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其三,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1) 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2) 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 阻抗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出现阻抗你如何分析并予以解决?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心理咨询中的阻抗表现:(1) 首先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表现为三种:沉默、少言和赘言。(2) 其次是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3) 第三是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表现为五种: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 第四是咨询关系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