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现状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陈立乾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文章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外语人才不足、质量不高是制约内蒙古对外开放的“瓶颈”.只有改进外语人才培养策略,才能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发展.
..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发展;外语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1673-260X(2015)05-0270-02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效益最佳的投资.提高教育投资能够得到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报.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肩负着重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外语的国际地位愈加突出.改革开放需要大量优秀外语人才.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刚刚成立就开始了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对外开放领域实现了较大的拓宽和提升,对外合作的项目有商品进出口、外资引进、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服务贸易等十多项.“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成就.2006-2007两年累计进口总值达到59.47亿美元,出口总值达到77.46亿美元.2008-2009年,尽管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外贸进出口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8年累计进出口总值达到89.33亿美元,2009年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7.64亿美元.2010年我区对外贸易进出口累计达到87.19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我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是381亿美元,为整个“十五”期间的2.4倍,年均递增12.3%.内蒙古外商直接投资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已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从轻工、纺织扩展到能源、交通、冶金、化工、建材、电子、机械、燃气农牧业、医药等.在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上升.培养外语人才是我区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复合型外语人才为数不多、质量欠佳,是制约我区对外开放的主要“瓶颈”.所谓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就是“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外语+外语、专业+外语和双学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外开放领域实现了较大的拓宽和提升,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使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得以扩大和深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涉外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业务人才短缺,尤其是既熟练地掌握外语、又通晓外经贸业务、金融、法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少见.
外语经贸人才短缺.“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继续加强境外合作,发展口岸经济,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和质量,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对外劳务和资本输出,扩大国际合作领域,以推动我区工程承包企业、国内外企业的横向联合、跨国兼并和比较优势的技术、过剩的加工能力的输出,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加强旅游、经贸等领域里的交流和合作.可见,上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外语经贸人才.目前,我区只有六所院校制定了经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按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大多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传授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的强项,但教授经贸专业知识课程却未必人人都能胜任,因为他们没有此方面的专业知识.若聘用经贸专业毕业的教师讲授此类课程,恐怕他们的外语水平及教学能力达不到标准.由于缺乏合格师资,有的院校没有开足经贸专业知识课,在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经贸专业知识课、通识课的时间安排上冲突很大,致使经贸专业知识课教学时间不足,影响了其教学效果.此外,经贸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实习环节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缺乏固定的实习场所和合格师资的指导,此类课程的教学只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很差,因而,市场缺乏合格的经贸外语人才.
1979年,我区开始接待一些来自欧美、东亚、东南亚和港台等地区的游客.这些游客的旅游之地基本上以呼和浩特市为主,之后逐年扩展.九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区政府利用陆路口岸发展了中蒙、中俄边境旅游,加大了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客源市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出境旅游和边境旅游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地区特点的旅游业格局.从1979年到上世纪末,我区旅游业总收入是7.04亿美元.1999年,我区旅游收入为12亿元人民币.目前,旅游业占我区国民生产总值的1.73%,已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二十一世纪,到内蒙古旅游的人数愈来愈多.2004年我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比增长了83%.此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