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编原则.doc

发布:2016-12-23约2.13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编原则 一般是指以促进人们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基本动作的形式,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人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对美的感受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创造性和民族性于一体, 游戏的这些属性正好与幼儿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吻合。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长远的影响。 游戏主要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它有严格的规则,有一定的情节,同时具有传统型、民族性和地方色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以前学过的动作来完成游戏的目的。幼儿十分喜欢民间体育游戏,因为它使幼儿摆脱了单调而又枯燥的动作练习,而使幼儿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下自然掌握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同时,民间体育游戏又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良好手段。 于繁多的民间体育游戏而言,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从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来看,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锻炼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基本特点,民间体育游戏也不例外。游戏进行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游戏的主要锻炼目的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顺利开展游戏。例如滚铁环,是民间的一种儿童游戏。流传于全国各地。游戏时,参加者手控顶端弯成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动一个直径60厘米左右的铁环,向前直跑或绕圈跑,谁以最短的时间跑的路程最远,谁即获胜。它主要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为目的的。 而 踢毽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 它是由古代的蹴鞠运动演变而来,历史悠久。盛行于唐,普及于宋。毽子用布或皮缝缝裹小铜钱就底座,上面插一束鸡毛。踢毽子基本动作有四种:盘踢、拐踢、蹦踢、间踢。其花样繁多,有前踢、后勾、远吊、高吊、旋转踢等。它主要以训练幼儿的下肢灵活能力为目的。《投沙包》则是训练肩上投准的能力。游戏的目的还可以是训练幼儿几种动作的。明确了游戏的目的,才能根据目的有效的确定游戏的内容、玩法、规则等,也才能针对活动对象确定运动量。再如踩高跷:亦称“踏高跷”,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流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已有,唐宋时技艺日趋高超。表演时,表演者双脚绑踩着木跷行走,或化装成各种戏剧人物,手持符合人物性格的各种道具,载歌载舞。高跷分高、中、低三种,高才三四尺,低者尺余。学踩高跷可以锻炼儿童的体力,智力及表演能力。 教育性原则 要指民间体育游戏应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可体现在名称、内容、规则等的制订和材料的选择上。 如《老鹰捉小鸡》游戏是让孩子懂得不要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伴,培养集体意识;《蚂蚁运粮》可培养孩子爱劳动、不怕困难的品质。《警察抓小偷》可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集体荣誉感。跳绳,古称“跳百索”。有二人摇绳,一人或多人跳的,有一人跳的,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各种跳法。以一人独跳变化最多,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倒抡绳、跑跳、蹲跳等花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化,可培养幼儿遵守集体游戏的规则意识等。 民间体育游戏,也是一种规则游戏,是一种具备惩罚一切不公正“非法”行为的约束力的游戏。其规则,或事先规定,或约定成俗。一旦游戏开始,参与者必须要求严格遵守规则,不得随意更改,如果触犯规则,可能会是取消参与资格的处罚,当然,也可能是转换成对本人屈辱感、良心斥责、心理压迫等心理内向内容的制裁。故而,在游戏中,为使其能井然有序、公平进行、圆满结束,同时,也不致于因自己的过失或疏忽给游戏带来损害而受到处罚与指责,游戏者就必须保持高度的自制力,必须内化各种游戏规则,并用其来控制、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正是体育游戏独具价值的规则,使得青少儿在游戏中初步认识了规则,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 兴趣性原则 强游戏的故事情节,增加道具,变换材料,增加游戏的竞赛性等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例如跳方,又称蹴瓦、跳房。在平地上画并排五六个大方格,二人或四五人参加,依次出场。用一碎瓦片,称为“瓦儿”,或用布毽代替,此时也叫做“瓦儿”。抛“瓦儿”于第一格,单脚跳动,蹴“瓦儿”向前,一格一格跳过,行进中“瓦儿”压界线,名为压杠,脚踏界线,名为踩杠,双脚着地,名为脚落地,跳至一格,脚动二次,名为活动脚,都算犯规,犯规即出局等待下一轮。按规则跳完一个来回,即算跳完一格,再抛“瓦儿”于第二格,由第二格蹴瓦向前。跳完全部格子,取得资格,背对房格,将“瓦儿”由头顶向后抛出,名为背瓦,“瓦儿”落在哪一格,哪一格即为胜者的“房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