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pdf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f新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
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肥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
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四部分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
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民族交融
的历史潮流。316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北方进入
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
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格局打乱,各民族间差异
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
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民族习俗难以
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
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
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肥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
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
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
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
发展。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肥水之战的基本史事及北方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措施,并能够正确评价其改
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结合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
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筑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及烧烤美食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烧烤吗?但你有没有想过,
烧烤这项美食也是民族交融发展下的产物呢?其实最开始时把
食物放在火上烤的烹饪方法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但是他们的
做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在火上烤熟,加盐就可以了。后来是传到
中原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对吃充满想象力的中原人发扬
光大了。不仅增加了丰富的配料,而且烧烤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深刻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那么民族交融还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新课讲授
1.深水之战
(1)十六国时期: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
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
汉,总称为“十六国”。
(2)前秦统一北方: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
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3)猊水之战:
【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383年
双方对比前秦约90万VS东晋8万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故事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结果前秦败东晋胜
特点以少胜多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
影响
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强大的前秦为何会败给弱
小的东晋?
材料1:符坚军吼虽号称百万,除了氐族之外,十之八九
是汉族人民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强迫征发而来,根
本不愿意作战。一王仲荤《魏晋南北
朝史》
材料2:(苻)坚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