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4、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⑴是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从上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典范,其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演变的历史就是货币发行权的逐步集中和垄断的历史,只有当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一家银行手中才标志中央银行制度的最终确立。 ⑵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 分散发行货币必然造成货币种类过多、劣币和良币混杂以及货币的流通范围受到限制的缺点。要克服这一缺点,必须统一货币发行并赋予货币强制流通的权威。 由信誉卓著、地位特殊又有权威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不仅在金本位制下,由于货币发行主体单一,大大扩大了货币流通的范围。即使在信用货币制下,由于中央银行的权威和信誉以及货币的法偿地位,货币的流通也得到保证。 (3)是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条件 在金本位制下,垄断货币发行权可以防止分散发行时可能出现的不与黄金数量保持一定比例的超量发行,稳定货币币值。在信用货币制下,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数量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集中服务和管理、代表政府管理金融市场和调节社会信用量,而这些都是以垄断货币发行为前提的。如果有一部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货币发行权,那么,这些金融机构就不一定需要中央银行的集中服务,也可能不一定服从中央银行的管理,中央银行调节社会信用量的职能也无从谈起。 (5)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首先,只有垄断货币发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才是 社会货币供应的总闸门。中央银行作为唯一发行银行并 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节,限制存款货币银行 的货币创造能力,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 其次,货币发行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向社会投入基础货 币的数量,只有当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才能通过改 变自身负债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达到控制银行信 用规模的目的。 再次,只有统一发行,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才 能直接带动全社会货币存量的变化,保证社会总供给和 总需求的平衡。否则,因为其他主体发行货币并不受中 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变化并不一定引起全 社会货币存量变化,造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失控。 5、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基本职责 (1)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流通。在信用货币制下,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数量要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依据,货币供应与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基本保持一致,为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金融环境。 (2)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发行准备是在信用货币制下发行货币时用作保证的资产。目前,货币发行准备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但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与某种资产挂钩仍然能够对货币发行发挥制约作用。因此,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实行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例如美国实行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英国实行贵金属和债券联合准备制度。 (3)根据流通的实际需要,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进行库款调拨,调剂地区间的货币分布和面额比例,满足社会对票币提取和支付的不同要求。 二、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 往来的机构,与商业银行发生存贷款关系,是全国的 票据交换中心荷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往来和清算服务, 是存款准备金的保管者,也是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因 此,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作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如下: 1、集中存款准备金(P39-40) 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首先是保持商 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强则克服流动性危 机的能力也强。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结出 一条经验就是由一家权威机构规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的比率并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 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抵御流动性危机的能力。而且, 根据“大数定律”,也可以节省存款准备金的数量,提 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控制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高低不仅与银行的清偿能力有关,还与商业 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密切相关。货币供应量决定于货 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数量。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比率呈 倒数关系。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比 率,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调节货币供应量。 再次,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中央银行在集中保 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