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缩小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第二章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个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1.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该市所有自行车)。
3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4.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
35.市统计局对该市职工2006.08.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
36.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
37.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普查)。
38.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随机抽样调查)。
39.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1%人口调查)。
40.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简单随机抽样)。
41.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
42.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
43.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