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导学案.docx

发布:2025-01-08约2.9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制作人:高中政治组

一、学习目标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列举基本事实,证明为什么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导学流程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忧: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外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2.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注意: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4.探索复兴之路:艰辛摸索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5.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②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资产阶级没能力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历史传统: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的封建基础,中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外部条件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中国革命的转折点)p23相关链接

(1)特点: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意义: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注意:1.五四运动:分水岭、转折点;2.无产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3.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8.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

(1)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2)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1)对中国: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辞旧:结束两半社会)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2)对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