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说明文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岛市说明文复习
篇一:初中说明文知识点复习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 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
从文体内容来看中考说明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多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关系紧密,趣味性较强,篇幅不长,难度一般不会太大。 《寻找“新的地球”》(2013朝阳中考) 、《蛇的文化解读》(2013锦州市)、《话说“秋千”》(2012葫芦岛市)、《三代同堂》(2012沈阳市)
说明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文,内容就是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内容就是说明的对象。
说明顺序:是指作者在说明文的主体部分排列内容次序时所依据的原则。
1、时间顺序(事物发展变化、操作过程);
2、空间顺序(方位路线、结构解剖。一般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向内、由上到下、由中间至两侧、由左至右、由东而南??);
3、逻辑顺序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语言
从全文整体上看,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可平实,可生动,但都要以准确为前提。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特点和这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的关系。可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2.层进式:各层次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
【作比较】突出强调
【打比方】生动形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下定义】简明科学、准确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画图表】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资料】权威有力地说明了或使文章富有文采或增强趣味性
1、综合顺序;(常常是几种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或整体上按时间顺序而局部按空间顺序,或整体上按逻辑顺序而局部又按空间或时间顺序)。示例《南州六月荔枝丹》
2、下定义和作诠释。
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下定义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作诠释是根据具体情况,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说。下定义前后两部分可以相互调换。
3、分类别和作比较
作比较有主从之分,强调比较,突出其中的一方面。分类别没有主从之分,没比较,相互平行。
4.分类别和举例子
分类别是以某一标准对整体进行划分,每一个划分部分之间具有差异性;举例子是在整体中举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子。它与整体具有共通性。
5、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诗词;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6、明确题干要求
区分选文使用“哪种、那些、什么、主要运用什么”的区别。
一、关于说明对象和说明的中心内容
【常见题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D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示例: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天气预报为何有时候不准确》( 2012 阳中考模拟试题)
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2013河南)
二、关于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判断不清不要说具体)
选文的A段和B段能够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A说明了XXX,B说明了XXX,原文采用由( )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请简要说明4、5、6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三代同堂》(2012沈阳中考试题)
三、关于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常见题型】
本文的说明结构属于结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
若能够明确是什么结构,应这样答:本文采用了——结构。首先介绍了——再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示例: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书籍本来没有标点》 (2013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
四、关于说明方法
【常见题型】
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选文中第几段主要运用了那种(哪几种)说明方法?
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示例:
1.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2013宁波中考)
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放射线”下定义。《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