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车礼仪教案.doc
?坐公交车礼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坐公交车时的基本礼仪知识。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
2.公交车上的行为规范
3.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
4.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
5.实践演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2.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和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
3.实践演练法:模拟公交车场景,进行实践演练。
4.讨论法:分组讨论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
五、教学准备:
1.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公交车模型或图片。
3.实践演练场地。
4.分组讨论的标志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讲解公交车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交通秩序。
2.讲解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3.分析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
4.讨论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
5.实践演练:模拟公交车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巩固所学礼仪知识。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公交车礼仪知识。
2.观察身边的公交车礼仪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
九、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十、课程表:
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六、教学评估:
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交车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演练:观察学生在模拟公交车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了解他们对公交车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同进步。
七、拓展学习:
1.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公交车礼仪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对周围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公交车礼仪的普及情况。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共交通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并宣传公交车礼仪。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公交车礼仪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公交车拥挤时的礼仪、特殊乘客群体的需求等。
八、教学资源:
1.公交车礼仪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2.公共交通工具的图片、视频素材。
3.实践演练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4.网络资源:关于公交车礼仪的在线文章、视频、讨论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
1.第1-2周:讲解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2.第3-4周:分析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
3.第5-6周:讨论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
4.第7-8周:实践演练,巩固所学礼仪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环节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内容环节,应详细阐述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保持安静、主动让座等。要具体讲解公交车上的行为规范,如上车排队、车内不吃东西、不占用残疾人座位等。在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部分,可以举例说明如何应对老人、孕妇、带小孩的乘客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比较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如国内外对于让座文化、拥挤时的行为规范等。
二、教学方法环节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方法环节,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实践演练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巩固所学礼仪知识;讨论法用于分组讨论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
三、教学准备环节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准备环节,需要准备详细的教学教案和课件,以便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收集或制作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公交车模型或图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提前准备实践演练场地,并准备分组讨论所需的标志物,以便于组织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环节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环节,要通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详细讲解公交车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案例分析国内外公交车礼仪的差异。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特殊情况下的公交车礼仪,并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环节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评估环节,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公交车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