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万寿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国家林业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振元、刘晓辉、赵梁军、刘会超、韩蕾、巨关升。
本标准首次发布。
万寿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万寿菊种子质量等级划分原则及控制指标,同时规定了常规种子生产中圃地选择和规划、种一子采收、选优及贮藏方面的技术要求。此外,规定了杂交(F1代)种子生产的圃地规划、隔离措施、田间管理要点和种子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杂交制种中父母本配比和杂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万寿菊种子生产和销售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 18247.4-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原原种breeders seed
经品种委员会认定,由育种者(或育种单位)育成的用于生产其他级别种子的原始材料。由育种家从株行圃中普选单株后混收的种子。
3.2
原种basic seed
由原原种直接生产的种子。即用育种者(或育种单位)种子繁殖的第1代至第3代种子,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良种。
3.3
良种quality seed
由常规原种繁殖而来的第1代至第3代,或杂交种达到良种标准的种子。用于繁殖栽培用种的种子。
3.4
繁殖用亲本breeding parent
直接由原种或由原种繁殖一次获得的用于繁殖制种亲本的种子。
3.5
两用系dual-purpose male sterile lines
同一系既作雄性不育系又作保持系用的杂交种制种亲本。以其中雄性不育株作母本,杂合可育株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的杂合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为1: 1分离,其中可育株用作两用系的繁殖父本,不育株用作两用系的繁殖母本与生产杂交种的母本。
3.6
恢复系restorer
与雄性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父本。恢复系本身的繁殖通过自交来实现。
3.7
种子的品种纯度seed purity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4分级指标
按种子纯度指标划分原种和良种(见表1)。此外,种子均不含被检疫的病虫害对象,种子检测方法和判定原则按GB 2772-1999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9章进行。种子分级标准按GB/T 18247.4-2000的要求,不满足某一级别的要求,做降级处理。
表1万寿菊种子原种和良种纯度标准 %
种子类型 常规种 雄性不育两用系和恢复系 杂交种 原种 ≥98 ≥99 ≥99 良种 ≥95 ≥97 ≥97 5种子生产者
原原种应由专门的育种家或育种单位生产;原种可特约专门的种子生产基地有组织地进行生产;良种可安排合同农户进行生产。原种和良种生产均在育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6地块选择与规划
6. 1气候区的选择
万寿菊生长适宜昼夜温度范围分别为16℃-24℃和13℃ -16 ℃。为保证种子的成熟和产种量,宜选择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生长季节较一长、气候较干燥,种子采收季节无风雨或少风雨的地区制种。
6.2制种地的选择
制种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pH6. 0—6. 8,透水透气性好。宜选择土壤肥力均匀一致,无病虫害;背风、阳光充足;有排灌设施;杂草少、家禽和牲畜为害少的地块。
制种地前茬作物以大田作物为宜,不宜选择菜地育苗,以防病虫害发生。
6.3制种地规划
常规制种应适当设置隔离带。Fl杂交制种时,分别设置:
a)亲本繁殖圃,用于两用系和恢复系的繁殖;
b)杂交制种圃,用于生产F1杂交种。
7隔离要求
7. 1原种圃的品种间隔离带宽应在600 m以上,良种圃应在400 m以上。大棚和温室等育苗设施周边隔离带(400 m-500 m)无其他万寿菊类植物。
7.2为防止前茬万寿菊不同品种种子残留而造成的混杂,同一地块不能连续作为万寿菊不同品种的采种地。
7.3杂交制种中
显示全部